第42页 (第1页)

作者:熊二先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二轮考核的内容也很简单,都是客观题,考试内容则是有关大秦法律方面的,基本上只要会背秦法都能通过。

  而这个要求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尤其是嬴政继位之后,秦法在不断简化的同时,字数也在增加。简化的是法律流程,增加的是法律条目。

  能够在没有多少准备时间的情况下,通过秦法考核的,要么是早就心仪秦国熟知秦法的,要么就是真的有本事,最起码记忆力就得很好。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帝国急需的人才。所以但凡通过第二批考核的,都会受到更加高级的培训,通过之后更是直接当官,从九品官做起。

  有的可以直接当九品乡长,起码也能管辖上千名百姓。也有的直接去了御史部门、少府部门、廷尉甚至是丞相府。

  当然,他们更多的还是留在了咸阳,留在了中枢。他们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考举通过便可留在中枢!

  而对于整个帝国而言,中央和地方之上忽然出现了一股清流。他们刚刚当官,内心之中道德底线还有,节操也还有一点点,做事又认真还很勤恳。

  在这股清流的影响之下,整个帝国的行政效率再次提升。原本就比六国高,如今更是甩了他们好几条街。

  “前两轮的考举针对的是普通人,而第三轮针对的就是天才了,是真正的天才。”

  天才是什么?

  或者说天才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但有一点却是公认的,那就是普通人无论如何努力都跟不上天才的脚步。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即使再有本事,也不过是人才罢了。

  在嬴政看来,可以类比一下。

  普通人就好像是一般的高中生,他们经过努力参加高考,然后被大学录取。只不过有的人是专科,有的人是本科,还有的人是清华北大。

  考上专科的是普通人,考上清华北大的是人才。普通人和人才之间的差距很明显,但并不是天地之差。

  如果普通人有觉悟、有毅力、家里还有钱请得起各种补习老师,同时不断服用各种对身体有害的聪明药剂,那么他未必不能考上清华北大。

  而天才就是十二岁之前参加高考,然后还能考上清华北大的级儿童!

面对这样的天才,普通人哪怕服用再多的聪明药,请再多的辅导老师也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天才确实很有必要,在许多时候一个真正的天才,比得上一百个甚至一千个庸才。这第三轮面试,孤也要出面,看一看究竟有哪些天才。”

  “对了,天才们你打算如何安排?”

嬴政接着道。

  天才和普通人不一样,如果用安排普通人的方法去安排他们,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泯然众人矣。天才,也是需要呵护的。

  “通过第三轮考核的,将会直接封为七品大夫,这是一个空职。他们可以直接在丞相府、御史部门、廷尉之中观政。未来当官之时,七品起步,提拔之时也和普通官员不同,自有一套标准。”

  这些天才就是鲶鱼,他们高傲有本事但又看不起普通人。或者说他们觉得普通人智商有问题,没法好好沟通。

  这其实不是天才自己的问题,总不能让他们主动降低智商。但也不是庸才自己的问题,即使庸才很努力,但就是跟不上。要怪的话就只能怪世界了,都是世界的错!

  “那天才多吗?”

  “很少,很少,今年只有二十多人参加第三轮面试,年纪最小的只有十三岁,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五岁。他们之中,能通过第三轮面试的,估计不会过五个。而且等到他们观政完毕之后,是否当官还不一定呢。”

  第二十六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

  面试是在丞相府之中举行的,今天这场面试来了很多大人物。嬴政来了,丞相尉缭子,御史部门、廷尉部门甚至是军方,都有人过来。

  天才总是受到推崇,在如今这个年代里,只要你有本事,那么脾气坏一点完全无所谓,这是一个对人才最友好的年代。

  在场的都是大人物,所以当他们都到来之后面试也就开始了。这一场面试的规格极高,而且并没有固定的问题。

  只要愿意,在场的大官们均可提问。甚至连最终的评价标准都没有,唯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才能通过这一轮考核。

  这种标准很模糊,在嬴政还能坚持每次面试亲自来的前提下,可以选拔出真正的天才。而如果哪一天,嬴政懈怠了,满朝文武懈怠了,那么眼前的这个天才选拔制度,兴许就会成为大秦的掘墓人。

  “我叫徐良心。”

  这名字一听就不是贵族之后,甚至祖上八代都未必有贵族。也幸亏这里是大秦,对于身份并不是很看重。

  “我的天赋是记忆,我拥有过目不忘之能,无论隔了多长时间,只要我愿意,便可将我双眼见到的东西,一点不漏的复述出来。”

  过目不忘,算不算天才?

  当然是算的!

  汉朝末年,大儒蔡邕之女文姬因为战乱的缘故被匈奴掳走,数十年后被曹操赎了回来。

  由于董肥肥一把大火烧了洛阳,连带着大量的书籍也彻底毁掉。然后这位大儒之女,便默写了自己少年时所记忆的数千卷书籍。

  同样是汉末三国时代,张松通过自己强大的天赋,将蜀地的地形全都记录下来,画在了一幅画上将之送给了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