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第1页)

  叶泠飞起一脚踢翻维c技术垄断这个大包袱的过程不可谓不够精彩。

  下场混战的迈斯伦集团根本没搞明白真正的对手就被踢出了混战局,他们率先对原本无辜的‘替罪羊’与‘背锅侠’伊丽莎白药厂起了恶意价格战,本以为这样可以巩固自己在大中华区的市场份额,哪能想到‘背锅侠’是个硬骨头,居然奋起反击了!

  伊丽莎白药厂不仅反击了,还凭借伤敌五百自损五千这种‘不要命’的‘莽汉精神’直接将迈斯伦集团从大中华区的竞争版图上送走,一去不回。

  自此,迈斯伦集团的维c业务极具萎缩,迈斯伦集团不得不断臂求生,被迫调整产业链结构,转向止痛药的研与生产,试图换一个领域再把失去的市场份额抢回来,再把丢掉的场子找回来。

  伊丽莎白药厂的负责人一直都没想明白原本家大业大的迈斯伦集团为什么会像是得了失心疯一样疯狂地打压自家,但眼下战果丰硕,至于那原因,他就懒得去想了,或许真是迈斯伦集团大中华区的总裁被疯狗咬了,得了狂犬病呢?

  这位伊丽莎白药厂的负责人沾沾自喜了好久,他感觉自己是被幸运女神从天上抛下的幸运礼物砸到了,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整个大中华区的维c供应订单。

  这位负责人甚至已经做好了打算,等迈斯伦集团彻底退出维c供应链之后,维c供应市场将呈现出伊丽莎白药厂一家独大的局面,届时,他只需要把维c的价格稍稍调高,这次补贴出去的钱就能都收回来,他回到家族之后脸面上也有光。

  然而,他还没从这个美梦中醒来,噩梦就来了——先是花国本土最官方最权威的《百姓日报》公开赞扬春回药化与都药厂联手攻克维c生产工艺,紧接着就是花国本土药厂关于维c制剂的全线降价……

  一想到花国市面上现行的维c成药的价格,伊丽莎白药厂的负责人心都在滴血,那价格比他们的成本价还低!

  当初伊丽莎白药厂被迫与迈斯伦集团打价格战时,他之所以能赢,还不是因为背靠着伊丽莎白家族?

  伊丽莎白药厂之所以能够凭借倒贴钱的补贴方式把迈斯伦集团干趴下,还是因为迈斯伦集团不够‘持久’,所以他们打赢这场价格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是短期的补贴。要是让他们长期补贴,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开伊丽莎白药厂是为了赚钱的,不是为了赔本赚吆喝的。

  关键时刻,伊丽莎白药厂的这位负责人并没有昏头,他表现出了伊丽莎白家族准接班人的理智与睿智,动用一切手段阻止花国突破维c生产技术传到别的地方,可伊丽莎白药厂本来就是行业内的一个弟弟,原本是被迈斯伦集团压着打,如今哪怕翻身成为行业老大哥了,也只能算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弟弟,他所有的‘睿智’,都被贴上了‘垂死挣扎’的标签。

  消息哪是想封锁就封锁得住的?

  若是放在之前那风平浪静的供应市场中,还真没多少人关心维c原材料的事,毕竟这个行业已经不动如山许多年。

  可现如今的维c供应市场刚刚直面了迈斯伦集团与伊丽莎白药厂在大中华区市场上的血雨腥风,瓜吃了个饱,震惊的下巴掉了一地,冷静下来之后,都会仔细想想,究竟是出了啥事,才会让这场血雨腥风的厮杀毫无预兆的爆?

  《百姓日报》为这些人解了惑——因为有价格更便宜、品质更优良的维c实现批量生产了。

  在伊丽莎白药厂负责人那绝望的目光中,前不久才由迈斯伦集团倒戈向伊丽莎白药厂的那些小型药厂再次倒戈,投入到了花国都药厂的怀抱。

  不仅仅是在大中华地区,欧洲一些本土药厂也加入到了逐利的队伍中,开始尝试着与花国都药厂进行了沟通,决定从花国进口维c原料。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

  资本更是如此。

  能够用低价就采购到更优质的原料,谁会花高价去买你那些过期的、陈旧的东西?人家凭什么要买?就凭之前合作过,有感情在吗?

  在钱面前,合作关系算什么?不倒打一耙‘你为什么卖的比别人贵那么多’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另外一边,源于法兰西的百年美妆品牌欧娘娘的目光也注视到了花国都药厂上。

  欧娘娘家一直都在致力于‘美白’与‘抗老’这两大功效成分的研,在很早之前就现维c具有极强的美白效果,他们在维c的研究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与财力,只可惜受限于维c本身的不稳定性,哪怕他们生产的化妆品再好,只要打开包装,用不了两天,那化妆品就会有原本的颜色变为深黄色,甚至是酱油色,用在脸上非但不会有美白的效果,反倒会导致一系列的皮肤问题,在接连碰壁许多次之后,欧娘娘便转去寻找其它美白成分了。

  欧洲的那些药厂都在时刻关注着花国都药厂的维c,欧娘娘的市场经理史蒂芬却是注意到了与维c同一个研人的其它产品,并亲自飞来了欧娘娘在大中华区的分部——沪上。

  洗衣皂、净白皂与驱虫皂被摆在了史蒂芬的面前。

  在这三块皂的旁边,还放着史蒂芬的助理花钱买到的信息——堵在百货大楼的门口,每看到有人拎着这三块皂走出来,就立马送上五毛钱,然后请对方回答一些关于这三个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