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第1页)

作者:菌行/菌行J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延迟转体。

  一般来说,运动员是身体腾空后就要开始转体,落冰时必须转完指定的周数,跳跃才能算是成立的。

  有部分运动员技术为了拿到更多技术分,就使用了一个歪招——提前转体,也就是在身体没有腾空前,就先在冰上拧了大半周,这种技术也叫pri,总之是很不干净的那种技术。

  延迟转体和提前转体完全相反,使用这种技术的运动员,在身体腾空到最高点时只转完了第一周,然后在降落时才加快转体度,转完剩余的两周。

  要说这种技术有什么优缺点的话,优点是使用延迟转体的跳跃在视觉上会有极强的滞空感,看起来十分美观,也比普普通通完成跳跃,更有利于从裁判那里拿到更多goe(执行分),缺点就是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需要天赋才能练成。

  中国的前女单一姐陈竹在退役前就以出色的延迟转体闻名业界。

  恰好,张珏最不缺的就是天赋了,他本来就身体细瘦,轴心细、转体快,再加上提升技术的决心和鹿教练的合理指导,硬是让他在短时间里拼出了这项技术。

  8月2o日,金塑龙亲自和手底下的裁缝一起动手,总算赶在死线前把张珏的考斯腾送了过来。

  与此同时,宋总教练为张珏介绍了一位名叫杨志远的队医。

  他告诉张珏:“你小子是个敏感的体质,别的运动员训练时都要戴个护臀、往脚腕上绑个运动绷带保护身体,你小子别说戴护具了,穿得袜子不合脚都会影响状态,既然你不喜欢戴护具,受伤的几率肯定比别人高,所以我特批杨队医跟着你。”

  杨志远以前也是双人滑的运动员,只是后来女伴伤退,他就也跟着退了,张珏站在牛高马大的杨队医面前,莫名觉得能把自己当小鸡仔提溜的人又多了一个。

  张俊宝还挺开心的,他热情的捶了杨志远一下:“老杨,嘿,你小子这眼镜片看着比以前更厚了,现在几百度啊?”

  杨志远咳了一声:“七百多度吧,还好,也就是摘了眼镜,十米开外男女不分的程度而已。”

  8月25日,张珏和老舅、杨志远一起抵达北京,在机场与沈流汇合,准备登上前往都灵的航班。

  作者有话要说:

  说起1o-11赛季的青年组大奖赛分站赛第一站,有一位张珏未来的好朋友也参加了哦,感兴的朋友可以去正篇找一找这个人是谁哈哈哈~

  说来,正篇的小玉原本也是参加普莱西德湖站的,到了if线,他就跑到第一站去了,真是命运无常啊~

  第14章迷路与熊

  张珏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晕机。

  自从上了飞机以后,他脑子里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滋儿哇滋儿哇的叫,让小孩烦不胜烦。

  同行的沈流本来还想和这个天赋卓越的小朋友聊聊天,说些出国比赛时要注意的事项,看他这副蔫巴巴的样子,他就什么都不说了,只是找空姐要了毯子把人裹好,看着张珏蹙着眉头不安稳的睡觉。

  等张珏的呼吸平稳以后,沈流才敢和张俊宝小声说话。

  “他好像很不适应坐飞机,而且现在就睡的话,之后倒时差怎么办?”

  张俊宝也很郁闷:“我也不知道他反应这么大,明明出前还挺精神的,在队里还和其他人比赛柔韧性,把左脚搁到右肩膀上……”

  沈流:那种姿势是怎么做到的!

  张俊宝又问师弟:“上头怎么就把张珏排第一站了?这一站高手如云的,我看了参赛名单,萨夫申科和寺冈隼人可都在……”

  青年组男单最强的两人,也是生代打头的两个注定要在都灵站打得昏天黑地,他家小玉虽说有点本事,和那两个据说已经练出3a的也没法比啊。

  这种小人就适合去那种没什么强手的地方,万一运气好,别人失误,而他没失误的话,凭借出色的滑行、旋转和表现力,说不定还能搏个领奖台的位置。

  沈流沉默一阵,小声回道:“上头大概是想看看,小玉在测试的状态是不是昙花一现,抗压能力好不好,再看情况确定是否往男单这边多投点资源……”

  张珏有潜力有天赋,这是只要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的事,但金子瑄何尝不是也有天赋和潜力呢?

  说到底,能把自己的天赋挥到什么程度,也看运动员本身的素质,如果心态不能稳住,没法在比赛使出应有的实力,运动员的潜力再大、纸面实力再强都是虚的。

  像金子瑄,他有个外号叫内战之王,也就是国内赛总能比出不错的状态,但到了重要的国际比赛上就花式抽风,因为他那颗脆弱的玻璃心扛不起国际比赛的压力,但凡他前面出场的选手里有一个挥的不错的,金子瑄都可能崩。

  如果张珏也是内战系选手的话,那上头还不如继续只将男单目前的所有资源放在技术更强的金子瑄身上。

  反正只要男单里没有争气到足以在国际赛上崭露头角的人,那上头也只会意思意思给点资源,只给最厉害的那个运作两个分站赛的出赛名额,保证中国男单的国际赛场存在感就行了。

  沈流给了张师兄一个眼色:“你也知道,大奖赛的分站赛是积分制度,第一站是竞争激烈,但只要张珏拿到前五名,就可以积累7分,之后我们再给他运作一个竞争小点的分站,他再稳住上个台子,还是有冲进总决赛的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