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第1页)

作者:初云之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皇帝惦记小媳妇,妙妙也想着小哥哥,加之时不时的也能回金陵相见,多年下来,联系一直没断,反倒添了几分若有若无的旖旎。

  &1dquo;外祖父说了,再过几日便回京去,”方兰蕊同样脱了绣鞋,同妙妙一样光着脚踩水,笑意柔和:&1dquo;他要著书立说,也叫我们回家去陪伴爹娘。”

  &1dquo;当然,”她别有深意的笑:&1dquo;也叫妙妙会一会情郎。”

  多年游历下来,她原本温柔恬静的性情并没有变,但却添了几分活泼爽朗。

  因着皇帝这一桩异数,命运的轨迹随之改变,许多人的运道也有了影响,妙妙如是,方兰蕊也如是。

  视野开拓,见识增多,曾经叫她心折的那些,再回头去看,其实也不过如此,少了一桩孽缘,倒是好事。

  妙妙今年十四岁,离及笄也没多久了,金陵贵女在这个年纪,想必已经定了婚事,只是有皇帝搁在那里,魏国公府自然不好帮女儿相看。

  即便是相看,有等小媳妇多年几乎变成望妻石的皇帝在,为了避讳,只怕也没有人家敢娶。

  少女情怀总是诗,妙妙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若说是对皇帝毫无心思,自然不能,但若说是非君不嫁,却也不至于。

  她与阿蕊姐姐是嫡亲表姐妹,从小便在一起玩儿,感情深厚,无话不谈,加之方兰蕊并非好言谈之人,每每有了心事,也都不会讳言。

  靠在小姐姐肩头,妙妙将心中那些繁琐情思说了,末了,又有点不好意思的问她如何做想。

  &1dquo;我又没怎么见过你家陛下,也没正经说过几句话,只看书信,哪里能做得准?”方兰蕊谨慎思虑片刻,道:&1dquo;倒不如先回金陵,亲自见了,再说其他。”

  她说的有理,妙妙也轻轻点头:&1dquo;也是。”

  &1dquo;不过陛下也挺好的,”方兰蕊抿着唇笑:&1dquo;我听说,这么多年下来,他身边也没人,可见是一门心思等着妙妙呢。”

  妙妙脸一热,低低的应了一声。

  姐妹二人凑在一起说话嬉闹,又捏了船上鱼竿垂钓,许是运道不好,半日过去,也没有一尾鱼上钩,却听湖岸处有人呼唤,探头去瞧,见是自己侍女,这才一道穿了绣鞋,摇桨往湖边去。

  &1dquo;太傅与明均公子回来了,”妙妙身边的侍女玉竹含笑道:&1dquo;正在前边等着呢。”

  &1dquo;来的倒早,”这二人三日前往乡间采风去了,说是五日后方才回来,哪知竟来的这样早,方兰蕊道:&1dquo;走,咱们去瞧瞧,他们都做了什么。”

  董太傅是当代大儒,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周氏一族也是诗书传家,底蕴非凡,若说妙妙和方兰蕊跟着外祖父多年,颇见水准,那周明均便是得了真传,远胜二女。

  五月的苏州景致正好,微风徐徐,百花含芳,董太傅与周明均正在凉亭中对弈,却见两个聘婷女郎分花拂柳往这边来,身姿婀娜,衣带轻飘,远远望去,竟有飞仙之意。

  周明均年及弱冠,颇见风流,五官明俊,潇洒不俗,更有芝兰玉树之感,抬眼一笑,竟似秦淮河水的潋滟横波。

  &1dquo;老师家的两位千金皆非凡俗之辈,不知道的见了,兴许会以为得窥天女。”苏州刺史席飞元是董太傅的学生,极为亲近,在侧见了,不觉出声赞誉。

  &1dquo;她们呀,”董太傅半分谦虚的意思都没有:&1dquo;确实很出色。”

  妙妙与方兰蕊是见过席飞元的,往年他回京述职,也会到两家去走走,齐齐向他施礼:&1dquo;希先生也在。”

  天下官吏大概是最能知事的人,席飞元也不例外,皇帝后宫空虚,未有宫嫔,倘若此前大家都对道清大师的批命心存疑惑,这会儿却全是信服。

  皇帝显而易见的信了,别人自然也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