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第1页)

作者:薄荷糖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聂琦南叹口气:&1dquo;那可是我曾祖,你就不怕我回去提起一两句?”

  封九说得理直气壮:&1dquo;我一腔仰慕之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聂琦南:&1dquo;&he11ip;&he11ip;”

  聂琦南虽不清楚聂尧在做什么,但能引得南方朱雀出手干预,想也知道不是什么见得光的事。聂琦南不多过问,此时也拿不准封九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翻了翻面前书册,道:&1dquo;想来史官或许有所夸大,但应当不至于太过离谱,贤弟问错人了,我一个小辈,对这些事也只是略有耳闻罢了,你若当真有兴,不妨到家中坐坐,上次南华一见,曾祖对你也是颇多赞赏。”

  第15章第15章

  聂琦南说完,就瞧见封九表情未动,后知后觉自己可能又让封九给算计了,果不其然,封九不曾回答他,南翼却开了口:&1dquo;我倒是有意拜访,就是不知聂府是否欢迎了。”

  聂琦南一噎,他还真拿不准聂尧是不是愿意见南翼。但南方朱雀代天道镇守五行其一,可谓身份贵重,她提出的拜访,还真不好拒绝。

  聂尧也确实不会将南翼拒之门外,他甚至不吝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意亲身相迎。

  来的只有南翼和十七。

  今日一大早,封九便出门去了,走之前很是诚恳地向聂琦南表示了遗憾,言说师命在身,实在抽不开身,只好另择吉日再行上门赔罪。

  他这借口找得很是随意任谁都瞧得出来这只是推托之词,聂琦南笑着应下了,倒是南翼看了封九一眼,默不作声地带走了十七。

  聂尧将南翼和十七迎进府门的时候,封九出了晏城,应琛夫妇已经等在城外三里一处茶肆。应琛仍是儒生长衫轻裘加身的模样,倒是应欢,穿了一件束袖的长裙,头拿一根带束了,瞧着很是干练。

  封九笑道:&1dquo;欢娘怎么也来了?”

  应琛解释道:&1dquo;她今日一早起来便说心里不安宁,担心得很,非要跟来,我想了想,都是自家人,便让她来了。”

  &1dquo;也好。”封九神情有些倦怠:&1dquo;我昨晚梦了一场,也觉得有些不放心。”他说着,从芥子袋中拿出两个小巧的锦囊分给了应琛夫妇:&1dquo;里面各有剑峰长老的三道剑气,扔出去挡着便成了,有备无患。”

  南华派剑峰长老号剑道老人,便是沈望的师父,算得上是当今剑道第一人了,藏有他三道剑气的锦囊,封九一次给出去两个,不可谓不是大手,可见他心中是当真不大踏实的。

  应琛原本以为封九说不放心只是托词,现在看来也许是真的。封九打小便修炼,偶尔一梦,多半是一种预警,应琛这样一想,心思谨慎起来,顺便安慰了身边明显有些慌乱的夫人。

  晏城城外往南十里,有座小山,不高也不陡峭,是个闲来踏青的好地方。有个落第秀才回乡途中途径此山,游览一番后忽然大彻大悟,言说崇山峻岭是山,无名青山也是山,而后遁入空门,后来此山便得了一名,便是&1dquo;无名”。

  无名山下有一座寺庙,供奉的是当地山神,据说很灵验,香火很是旺盛。封九几人到的稍早,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指着山神庙道:&1dquo;要不进去拜拜?”

  应欢听了转眼瞧向应琛,一副相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乖巧。

  封九进了寺庙也不上香,站大老远瞅着,半天都没有要动一下的意思。应琛也不大感兴,陪着应欢转了一圈,便站在一旁看着应欢虔诚地上香。他同封九笑道:&1dquo;咱们两个正八百的人在这站着,倒是欢娘一个妖族向佛心诚。”

  封九有些懒洋洋的:&1dquo;我不信佛。”

  &1dquo;我也不信。”应琛说:&1dquo;其实欢娘也未必就信,她只是心里不踏实。”

  封九很是有些不屑:&1dquo;求神拜佛有什么用,治病救人的事,还不如来拜拜我。”

  应琛:&1dquo;&he11ip;&he11ip;”他叹口气,用一种难以言说的目光看着封九:&1dquo;你想得还挺美。”

  应琛见应欢跪在佛前求签,问:&1dquo;你来这干什么?”

  封九反问:&1dquo;我就不能来逛逛吗?”

  应琛冷笑一声:&1dquo;你不是说闻见香火味就浑身不舒服吗?”

  &1dquo;你不过去看看?”封九岔开话题,往应欢那一努嘴:&1dquo;瞧着不是什么上上签的样子。”

  应琛转脸一看,果然,应欢捧着手中的签子一脸失落,跟前还有个老和尚在那里说着什么,他每说一句,应欢脸色就难看一份,到了最后差点哭出来。

  应琛摇摇头,笑得很温柔。

  封九手上折扇一合,打着旋飞了出去,正好敲在老和尚头上,封九反手成风,扇子又重回到了他手里。封九走过去,抽走了应欢手里的木签瞥了一眼,迎着老和尚愠怒的目光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1dquo;大师见谅,在下就是想问问,这下下签可有什么解法?”

  老和尚低头稽:&1dquo;说解不易,说难也不难。”

  应琛很有默契地递上一张银票。

  老和尚看上去颇有些为难,念了两句佛号,正要伸手接,便让人打断了。

  堂外走进来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看上去也就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老和尚对他却颇为恭敬,尊称一句:&1dquo;住持。”

  住持转向封九,双手合十一拜:&1dquo;这位施主,大可说明来意。”

  封九折扇在手中敲两下,笑道:&1dquo;来寺庙,自然是有所求了。”有所求便自然要有所应,封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有备而来,从芥子袋里取出一个玉盒,里面是一株浅碧色的药草,花如玉,叶如翡,根须皆完好,灵气流转不散,开盒便见盈盈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