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第1页)

作者:顾四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在潜邸是一样的侧福晋,李氏还有个长子,她跟年氏还都是汉军旗出身——让李氏自己看,无论左看右看,都该是她做贵妃,年氏去做妃才对嘛。

  可惜皇上的圣意跟李氏反着,这不一年多过去了,李氏还有点接受不能,自己居然比贵妃低一等。

  逢年过节李氏要跟在年氏后面跪,比年氏次一等领赏的时候,脸上都带出不高兴来。

  今日报病不来,估计也有这个心结在。

  皇后也只道:“齐妃与懋嫔身上不痛快,今儿告了假,来日自有相见的时候。”

都在这宫里住着,早一日晚一日的实在不必计较。

  皇后看着年轻姑娘似乎一碰就要破的,嫩花瓣儿似的面容,心道:对她们这些十几岁的姑娘来说,似乎一天挺漫长的,一个月更是望不到头。可对她来说,只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不过是寻常理一理宫务,这一天就过去了,眨眼似的快。

  “你们刚换了宫室,也需细细收拾,今日就早些散吧。”

皇后本人并没有要多加训导的意思,很快就叫散了。

  实在是这里头有些人,皇后也不必屈尊加以训导。

  宫中答应和官女子人数最多,每日两次来皇后承乾宫晨昏定省,却不是都能踏进殿里的。一般就在外头行个礼,就会有嬷嬷们客气地将她们送走。

  若无特别召见,其实这所谓的请安,都见不到皇后的金面。

  这十六个人里,有九个都是答应,故而今日后,倒有一大半人,以后见面机会不多。

  皇后就懒得多说,甚至这些答应们的脸容她也没分清,就记得一把子水葱似的都挺漂亮的小姑娘。

  分不清也没关系。在皇后看来,先等皇上翻牌子,若是有几个得了圣意,能挣出恩宠和体面升了位份的,她再记住也不迟。

  姜恒回自个儿的永和宫非常便宜,就在皇后承乾宫隔壁。

  她在门口略站了一会儿,抬头看着挂上的满文汉文并有的大匾。

  东西十二宫也不都是一样大,有的略大些,有的略小些。永和宫的占地面积换算成现代来看,足有两千多平。

  姜恒看着造的匾额:这就是京城一环,坐拥两千平房产的感觉吗。

  当然这两千平不是都属于她,前头主殿应该住主位妃嫔,现如今就空着。

  后殿呈凹字形,姜恒就住那一道横的三间主屋,西侧住了周答应。其实按说东边两间屋也空着,甭管是房舍还是日照都比西边要好些。但搬东西的太监却直接把周答应的箱笼搬到了西边。周答应也不敢说什么,想来是上面的意思。

  三大间主屋,加一个院子,也相当于联排别墅了。

  跟着姜恒去给皇后请安的宫女,见她于门前顿步,就轻声道:“小主一出门,奴婢们就想着先收拾出内厢房来,好让小主回来后宽坐,再请小主指点着摆放箱笼。”

她以为信贵人是恐宫里在搬家拾掇,沸土扬尘才不愿意进去。

  而姜恒却只是在欣赏房产。

  姜恒绕着回廊走到属于自己的后殿主屋。

  且说姜恒觉得这永和宫不全是她的,但被分来的这些宫女却有不同看法:她们这一批宫女为了能被拨来信贵人手下,可是费了老鼻子劲儿的。

  信贵人出身好,位份高,又是这回人里唯一一个被皇上和太后召见过,又格外厚赏的人。

  宫里人都觉得,她在贵人的位份上肯定呆不久:只要一有喜讯想必立刻升位份。退一万步讲,便是信贵人如年贵妃似的常年没有喜讯,只靠着家世和皇上登基后第一批入宫妃嫔的资历,以后凡有后宫大封肯定都跑不了她的。

  这回分宫室,没把信贵人分到有主位的宫室去,可见宫里主子们的意思。

  尤其是在见到两个小太监,小心翼翼抬着的星动仪匣子后,她们这些宫人信心更足了:匣子顶上盖着两广总督进贡的文印,还带着乾清宫库房的章印,可见是两广的贡品送到了皇上手里,又由皇上赏了信贵人。

  姜恒从皇后处第一回拜见回来,分到她名下的四个宫女和太监,就都过来正式拜见她。

  她也没什么可多嘱咐的,无非是八个字:恪守宫规,各司其职。

  明确总的纲领,剩下的细节便是一时做的不到位,也没关系。

  宫女被分到嫔妃手底下,按惯例都要改名,改成该宫系统化的名字。

  比如皇后承乾宫的宫女,全都是以茶命名的,大宫女雪芽、贡眉等人是精品茶,进去的小宫女,也都得跟着变成茶叶名。

  看着这几个宫女,姜恒就想起书里女主给她们改的名字:秋雪、秋霜、秋露、秋雾。

  没错,正是四个听起来就愁云惨淡的名字。

  但没法子,这是女主的亲额娘,在她被留牌子入宫后,立刻花了大价钱请了位‘半仙’来算的命。说女主命里有些缺水,身边伺候的人需以雨字头为名最佳。又以秋日多果,为四季中丰收时节为上。

  当时那半仙神叨叨道:“以贵人的命格,若信得过老夫,身边服侍的人以此为名,必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后来女主的命运也是实力打脸了这位半仙。

  她入宫以来根本是过得风雨交加,那半点不缺雨雪。也或者说这位半仙算的太准,但是补过了头,才让她经历了不少风霜。

  姜恒虽然不信这位半仙,但还是按照原书中四个名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