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第1页)

作者:顾四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上天似乎格外偏爱年贵妃,就那一点出身是汉军旗的遗憾,上天也给了她过人的美貌和才情作为弥补。

  【年氏入雍亲王府,就如同朝阳升起令群烛无光般,将雍亲王胤禛的侧福晋和侍妾们比的黯然无光。】

  在《信妃录》原著中,年贵妃绝对是顶流级别的配角。

  女主走的是温柔无争,风中摇曳的真善美小白花之后期力长跑路线,而年贵妃则是轰轰烈烈缠绵悱恻却后劲不足的璀璨烟花终将凋零路线。

  在前期的故事线里,写书人对年贵妃的着墨极多,尤其是对她的美貌和得宠,那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都不落下。

  因而这会子哪怕不听外头的人秀女团议论,姜恒也很清楚的记得,这回年贵妃做了什么事儿。

  且说《信妃录》的时间线,并非历史上的大清时间线。在这个世界里,四爷不仅提早了十年,年仅三十五岁就登基为帝,还是个‘冷峻严正却俊美过人,’收割无数芳心的帝王。

  然而作者给了四爷言情男主顶配式英俊容貌,给了他提前登基的优厚条件,却也让他少了几个子嗣。

  历史上的年贵妃,入雍亲王府十年,生育了三个阿哥,可在《信妃录》中,甭管是雍亲王府年侧福晋还是宫中的年贵妃,这几年来都没有生养。

  不过历史上的年贵妃,虽育有好几个孩子,但所有的孩子都6续夭折没有一个长大成人。若是她本人能选择,不知这两种伤痛会作何选择。

  史册且不论,只说《信妃录》的世界里,如今雍正帝的儿子只有三个——齐妃李氏所出的三阿哥弘时,熹妃钮祜禄氏所出的四阿哥弘历,裕嫔耿氏所出的五阿哥弘昼。

  其实对于帝王来说,有三个儿子并不算很少。

  要是把雍正帝放在明代,这子女数目已经能到中游水平了。甚至在大清的晚期,有三个儿子都绝对是额完成任务的帝王。

  无奈,雍正帝所处的在生孩子方面太卷:其父康熙爷于子嗣上简直是天赋异禀,哪怕去掉许多夭折的孩子,也留有几十个子女。于是在先帝庞大的子嗣数据库对比之下,就显得雍正帝瓜果稀疏,让人说不响嘴。

  姜恒记得,自己看的不少清宫剧和小说,都会提一提雍正帝子嗣少这件事。还有人因此戏称的雍正帝在一堆兄弟里杀出来登基是‘地狱模式’,而他因儿子稀疏,乾隆帝就变成了‘简单模式’,轻松胜出。

  于是在先帝爷过了周岁祭礼后,在太后娘娘的主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选秀活动。太后旨在要让皇上的后宫百花齐放,当然最重要的是百花齐放后要多多结果,儿女都好,十个不嫌多,八个不嫌少,反正皇室都养得起。

  据说太后还给皇上制定了一个五年至少抱三个的‘五三’小目标。

  但这场选秀无疑深深刺痛了没有子嗣年贵妃。

  虽说她正当妙龄,然她已专宠近五年却没有过身孕,许多人都暗讽暗疑,甚至连她自己都怀疑自身体质是很难有身孕的。

  这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也是年家上下的心病。

  皇上只有一个,天子之心再胸怀博大也是有限的,装下整个天下后,留给后宫的就不多了。

  在这宫中,又素来有皇嗣重于妃嫔的说法。

  于是在年贵妃看来,这一批入宫的秀女,不但是来跟她抢皇上宠爱的,更是来跟她抢未来的生存的。

  她怎么能忍。

  姜恒不知道历史上的年贵妃看着四爷登基后,人们一个个入宫忍没忍,反正这书中的年贵妃可是没忍:她精准出手,以协理六宫的贵妃身份,将这一次通过大选入宫后的十六名秀女暂且都压在了储秀宫。

  美其名曰,人入宫应先习宫规,有所教化,知道如何做一名宫妃,才能更好的做好妃嫔,共建和谐后宫。

  实际上制定了围栏计划:让人们在储秀宫进行为时一个月的宫规学习,这还不算完,最后人还要通过教习嬷嬷们的考察,考不过的照样不能出储秀宫,要继续‘深造’。

  姜恒倒是很习惯:这就是人入职试用期嘛,一个月其实不算长,一般三个月才是基本量,很多单位还是六个月没有奖金的试用模式。

  而试用期考核,考核通过才能正式留用,在她这种职场出身的人看来也很是正常。

  但在这后宫是绝对的不正常!

  秀女们是抱着‘姐姐能做贵妃,妹妹也能’的心态进来的。

  许多人是以现在的太后娘娘,也就是康熙爷的德妃为榜样人物的。德妃娘娘出身并不高,却因多番生育子嗣得以妃位,更靠着儿子做了当朝最尊贵的女人。

  大家进宫来,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可不是奔着被你年贵妃当菜扔在储秀宫霉来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后宫里,别说三十年了,三年甚至三个月都可能风云突变,盛宠更迭。

  在几位野心勃勃的秀女们眼里,专宠五年的贵妃已经是过了最好花期的旧人,是自己这些人们才是将来的闪耀星。

  便是本没有什么野心的秀女,被选进宫自然也是想老老实实做天子嫔御,太太平平过自己小日子的。结果进宫兜头先挨个闷棍,直接被关在了储秀宫,要学上最少一个月的规矩,此前不许出门,绿头牌更不可能被放到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