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页 (第1页)

作者:华灯初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可她既然没死,又为何这么久才出现?且还是在崔氏宣称长女病故之后,以次女之身回族?

  再者,她的容貌……6岚又忍不住侧眼望去,却不想恰好对上一双乌黑清亮的眸子。

  “可是我脸上有什么?惹得阿姐频频来看。”

崔莞眨了眨眼,抬手抚上白皙的脸颊,故作不解的问道。

  这一声清脆的话语,顿时引来众人好奇的目光。

  “不……”

6岚勾起的唇角略僵,方才对眼的刹那,她似是瞥见崔莞眼中闪着一抹刺目的冷冽,可定神一看,却又不见其踪,勉强压下心底的波澜,6岚扫了众人一眼,轻笑道:“只是看着妹妹的面容,难免思及故人,这才……”

  说着她眼圈微红,拉起崔莞的手,歉意道:“还望阿菀莫要生气才好。”

  一番话,合情合理,更是将众人的目光转到崔莞身上,毕竟,身为世家子,即便崔莞长居清河,但也时常会随崔6氏前往建康小居,尤其是崔太后健在之际,更是三、五月落足建康。

  因此崔莞才得以与6岚形影不离,而除6岚外,建康城中仍有几名与之交好的姑子,如早已出嫁的王氏姑子,桓氏姑子等,因嫁出建康,今日也就未能前来。

  而这些未出嫁的小姑子,虽也有人曾见过崔莞,可因当初年岁尚小,记得不甚清晰,方才只隐隐觉得相似,这会儿被6岚一点明,不由纷纷恍然。

  “怪不得总觉阿菀姐姐眼熟,原是……”

  “听说两位姐姐乃是双生,容貌相似又有何奇?”

  “我还记得当初曾在玄武湖畔,与阿莞姐姐有过一面之缘,谁想却……”

  令人唏嘘的话音此起彼伏,每个人望向崔莞的眼神,都透出丝丝缕缕的惋惜,好似是透过她,在看另外一人。

  6岚借着拭泪之举,半掩在绢帕下的眼眸紧紧盯着崔莞,好似非要从她脸上寻出一点蛛丝马迹来。

  可惜,崔莞面色平静如水,不泄半分心绪,少顷,她缓缓敛下微翘的唇角,双眸低垂,略显露在袖外的十指交缠,“我也曾听母亲言及,阿菀的容貌,确实与长姐颇为相似,只是,我、我还未曾见过长姐……”

  低低的嗓音中透出一股令人心怜的无措,顿时便让众姑子止住了声,是啊,听闻崔氏次女,自幼便被送往博陵,若非长女病故,只怕这一生也不知自己真正的身份。

  如此一想,当即便有人上前宽慰崔莞,6岚也随之致歉,又趁势转开话锋,瞥了6氏小姑子一眼,指着前方道:“再往前行,便是莲湖,虽说芙蕖未绽,可这清水映碧叶,也是一道良景。”

  6氏小姑子收到6岚的眼色,随即笑着附和道:“正是,临湖有水榭,母亲已差人做了布置,阿姐们赏玩累了可到亭中歇一歇。”

她本是众人中年岁最幼之人,唤一声阿姐,也不为过。

  见是6岚的提议,众人岂有不应之理,嬉笑两声便不约而同继续朝前行去。

  一次小小试探,6岚稍落下风。

  拐过一道弯,果然就见波光粼粼的湖水入目而来,那一片片碧叶浮在水面,随波来回摇曳,各色锦鲤悠然摆尾,意盎然。

  6氏小姑子将众人引入水榭中,只见水榭摆设简雅,左右两旁,六面敞开的雕花窗,一抬眼便可赏尽湖中美景,时有徐徐凉风入室,吹动垂落的轻纱幔帐,整齐排列的几席之上,摆有温热的茶水与精致的糕点,角落的矮柜亦有文房四宝与琴棋。

  无论众人在此品茗赏景,还是抚琴落棋,均可随心所欲。

  便是崔莞,也不得不暗赞,6氏此举甚是周全。

  众姑子入席之后,莺声燕语,气氛倒也十分融洽,少顷,挨着崔莞落座的6岚忽的笑道:“如此干坐着,未免太负**,既然榭中备有墨宝琴棋,何不取来一展所长?既是娱人,亦娱己。”

  今日寿宴的暗藏之意,这些小姑子早已在临行前便受到各自长辈的点拨,再闻6岚所言,不由亮了双眼,纷纷颔,守在水榭中的侍婢,也依言上前取来墨纸砚及琴棋等器物。

  不多时,悠扬的琴声自敞开的窗棂淌出,盘旋于空,为博一桩称心如意的婚事,各家的姑子们自是竭尽全力,抚琴作画,执棋起诗,接连不断,唯独崔莞一人,手中捧着一册帛书,换坐至角落中,看得甚是入迷。

  6岚的目光掠过一名兰裳姑子正在拨弄的古琴,落在崔莞身上,此时两人间隔着三、四张几,6岚深吸一口气,扬声道:“说起来,当年阿莞的琴极有灵气,便是王郎都曾亲口赞誉。”

  她一出声,那名抚琴的兰裳姑子便顿住了手,而旁人也是停止棋,倾耳细听。

  “阿莞的琴艺甚好,想来菀妹妹的琴定也不错,何不抚上一曲,让众人一听?嗯,今日虽无伯牙子期,却有姐妹相伴,就来一曲高山流水,如何?”

  话到此处,6岚双眸微眯,牢牢的锁在崔莞脸上。

  恍若未闻及这番意有所指的话,崔莞慢条斯理的翻过一页帛书后,方抬眼看向6岚,轻抿的唇角突然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她将手中的帛书倒扣于几上,略侧,面露难色的道:“阿姐若想听这一曲高山流水,怕是寻错了人,我不擅琴。”

  “怎会?”

6岚故作惊诧,心中愈认定崔莞乃是推脱,于是又道:“我曾闻姑母琴艺极佳,阿莞也一手琴也颇为不俗,原以为菀妹妹也……倒是我思虑不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