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第1页)

作者:华灯初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永昌十五年九月初,太子率三军抵雍,与平郡援军里应外合,歼灭魏人达十万之数,初战告捷,大军转而北上,誓要驱魏人,复三城。

  捷报传入建康,朝野皆欢,唯独一处,怒意滔天。

  “哐当”

一声刺耳的破裂音,一只精美非凡的酒樽被人狠狠砸在汉白玉石板上,跌得粉碎。

  沐园一处水榭中,刘冀满面阴寒,抠在沉香雕花长几边缘的五指气得抖,他死死的盯着眼前的探子,一字一句道:“你将方才之言,再说一遍!”

  跪在地上的探子忍不住通体生寒,却仍是咬牙复述道:“禀主子,梵、梵公子于雍城遇刺身亡,其遗身已被属下送回建康,还请主子明示,该如何处置……”

  “滚!

给本王滚!”

  又是一声刺耳的破裂音,刘冀一脸狂怒,不但将几上的酒器砸个精光,到最后更是一脚踹翻长几,不多时,水榭中的摆设犹如狂风过境,倒的倒,碎的碎,满地狼藉。

  “阿冀!”

难得踏出宫门半步的殷贵妃,不知何故,竟在此时来到沐园中,眼见刘冀这般如癫如狂的模样,上前挥手,便是重重的一记耳光。

  脸颊上的剧痛,唤回刘冀的心智,他缓缓的转过头,“母、母妃?”

  “你还认得我这母妃?”

殷贵妃冷哼一声,可目光触及刘冀脸上那一道明晃晃的印子,心中又止不住疼,口气顿时缓了几分,“你随我来。”

  母子二人换了一处干净的屋子,殷贵妃挥手打服侍的侍婢仆从,又差心腹守在门外,这才一脸沉凝的对刘冀道:“今上危矣!”

  ☆、第二百八十二章明争暗斗玲珑局(上)

  孝明帝病危,这并非是殷贵妃信口雌黄,而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大晋与魏国水火不容之势由来已久,往昔魏国虽垂延大晋沃野千里,粮物丰沛,但因大晋名将辈出,大大小小交锋无数,却是败多胜少之下,便不敢再轻举妄动。

  然而,自先帝继位以来,朝堂重文轻武,将才衰落,后继无人,加之士寒相争,大晋内斗日益严重,趁机进犯的魏人以雷霆之势,连占三城,为震慑立威,甚至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

  安逸多年的孝明帝,先闻魏人夺城,再闻百万子民遭屠,惊得几乎日不得安,夜不能寐,尤其是秦城破城之日,乃是在他扣下太子请征奏议之后,午夜梦回,顿觉冤魂痛於幽冥,夜夜绕榻恸哭……

  疑神疑鬼之下,孝明帝原本还算硬朗的身子,日渐式微,三军捷报传回时,其正于韶华宫,与殷贵妃一同小歇,乍闻惊天之讯,悲喜交加心神动荡之下,以至于邪风入体,突然昏厥,匆匆传太医令前来诊治,岂料苏醒后的孝明帝竟口舌歪斜,舌蹇难语,便是四肢也麻木不已。

  虽惊未乱的殷贵妃当机立断,封闭殿门,又差心腹将太医令以及孝明帝身旁的宦者宫婢尽数拘起。

  中宫虚位,凤印旁落,手握后宫大权的殷贵妃,一夜间便压下尚未涌起的动乱,更将孝明帝病危一事牢牢捂住,对外仅是宣称今上偶染风寒,更是需静养为由,罢了早朝,待布置得万无一失后,方更衣换饰,悄然出宫来到沐园。

  “什么随身携带二次元!

?父,父皇他……”

初闻这惊天之密,刘冀猛然抬起头,不敢置信的看向殷贵妃,待见衣着饰物皆比以往朴素得不知几何的殷贵妃凝眸颔,他瞳仁来回摆动几下,华袍下的身子一挺,双手紧握成拳,沉声道:“母妃前来,可是下了决意?”

  殷贵妃心头一突,转瞬间却又释然,当即便道:“虽说淮晋两地的动乱暂且压制士族的气焰,但此次太子出征,若是战况不利倒罢,即便无人在暗中布局,今上也不会轻易饶了他。”

  “可偏偏三军大捷,不但解去雍南二城危势,眼看士气大涨,太子挥军北上,收复三城只怕是指日可待,这般显赫的大功,抹是难以抹去,士族定也会抓住机遇,趁势崛起,早先今上扣压太子请兵出征的奏意,便是防此情形,奈何……”

  魏人来势汹汹,晋人久未经沙场其心虚怯,按理,孝明帝当御驾亲征,以定军心,只是孝明帝年事已高,亲征之事有心无力。而殷贵妃一来不愿让刘冀涉险,二来也是担忧一旦刘冀出征,留在建康的太子便会乘间击瑕,多方顾虑之下,殷贵妃这才鼓动孝明帝松口,允了刘珩出征一事。

  “而眼下今上病危,于寒门而言,乃是天赐良机。”

殷贵妃凤眸微眯,厉色连闪。

  “母妃是打算迫父皇禅让?”

刘冀听殷贵妃一番述说,眼底的暴戾早已褪尽,喜色渐生,帝危,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今在朝中的唯有他这一位皇子,结果不言而喻。

  “不。”

殷贵妃柳眉紧蹙,凤眸中流露出一丝抑不住的失望,少顷,她将目光转向窗外,望着满庭渐染的萧瑟秋意,冷声道:“一旦太子得胜归来,朝野内外定是名望大起,倘若他知晓今上禅位于你,又岂会甘心?如今三军帅印不在你我手中,光凭建康一支守城军与宫中禁军,连西府军都难敌,更何况是刚自沙场归来,士气未弱的三军?”

  到时候,根本无需太子费心,一句名不正言不顺,便可光明正大的反了帝,这等天时地利人和之局,殷贵妃又怎会拱手送与刘珩?

  “你且听好,明日一早你便入宫侍疾,过两日,不必你出言,朝堂之上自会有人上奏议,示意今上将监国之责交予你,介时,你便设法培植威信,尽快把持住朝政,待三军班师回朝,只要收了太子手上的兵符帅印,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