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第1页)

作者:华灯初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说罢他抬足跨出门槛,越过立在门外的崔莞便要离去,却闻及耳旁一声冷言,身子顿时僵住在原地。

  “你可知康平,东宜,秦城三座城池的百姓有几何?”

  崔莞转身盯着秦四郎的背影,似在自说自话,又似刻意言给僵在身前数步远的人听,“康东秦三城,每一座城池中的百姓,粗算之下,至少有十万之数,三座繁华的城池,遭魏人血洗,鸡犬不留,短短数月,便成了三座死城。”

  秦四郎静静地盯着足尖,慢慢敛下的浓密眼睫,掩不住双眸里的死灰。

  “你总言,家族之仇,不可不报,那么,我且问你,三城中家破人亡,无辜丧命的百姓,又当向谁讨冤报仇?”

崔莞紧紧捏住冰凉的小手,咬牙继续说道:“世人皆知,士寒势不两立,然而权势之争,不该涉及百姓,太子率军志在驱逐魏人,捍卫山河社稷,你若还有一分晋人当有的血气,就不该在此时算计太子!”

  一番厉言落下,秦四郎的僵持的身子颤了颤,随后却是头也不回,一言不,仓惶离去。

  崔莞不知一席话是否会落入秦四郎心中,她站在门外,迎着拂面而来的凉风,缓缓平下心中的激愤,转身入屋,合拢门扉。

  无论如何,她决不能成为秦四郎制衡刘珩的棋子!

  ☆、第二百七十八章前因后果计谋全(下)

  合紧门窗,又再三查看,确保无误后,崔莞方躺上榻,只是翻来覆去几乎**未眠,脑海中不断思量眼下的局面,好不容易挨到天边泛白,这才迷迷糊糊阖上眼。

  一连三日,崔莞均老老实实的呆在庭院中,并非她私下未动过心思,而是第一日欲出院门时,那左右各两共四名膀圆腰粗的守门婆子,以及墙边屹立的一排家丁,还有不远处的井然有序,不断来回巡视的护卫……光是明兵就这般严密,更别提不知藏身何处的暗哨。

  种种迹象,皆表明秦四郎此次的决心。

  崔莞心头骤沉,她并未闹腾,甚至面容上的神情也未有丝毫变化,转身便回了屋,此后,除去习以为常的膳后溜圈与如厕外,连门都未跨出半步。

  秦四郎收到画锦等人的禀报,淡淡一笑,也不多言,差人从书房中寻了几本杂书送去,给崔莞解闷。

  他知这小姑子心思狡黠,故而早早便吩咐下去,只要她不踏出庭院,无论做甚均可视而不见。

  这般外严内松,也算是给崔莞最后一丝从容自在。

  崔莞瞟了眼几案上的书册,眸底一抹嗤嘲闪逝,她从堆得莫约一臂高的书册中随意抽出一侧,攥着书便施然起身朝外行去。

  “姑子?”

见状,画锦不由一怔,姑子不是向来用过膳才会出门?怎么今日却……

  崔莞头也不回,不紧不慢的跨出门槛,踏下石阶,沿着青石铺成,被仆从洒扫得干干净净的小道缓步慢行。

  画锦与倩雪则匆匆跟出门,紧随其后。

  一路走到院门旁,守门的婆子已换了一批,虽仍是四名,却不是曾见过的脸孔,见崔莞行来,四人不约而同抬手一阻,“姑子留步。”

  崔莞冷冷扫了四人一眼,回头对身后的画锦倩雪淡声道:“去搬几布席。”

  搬几布席?二人不由怔住,左右各打量了一眼,门前无竹无树,也就小道两旁的茵茵碧草可行,犹豫片刻,画锦便道:“不知姑子欲将席设在何处?”

  崔莞抬手指了指足下的青石道,“就设在此处。”

  这……画锦与倩雪霎时呆了眼,从未听闻有人将席设于过道之上,这一次,还未容她们开口,守门的婆子便忍不住出言道:“还请姑子莫要胡闹!”

  胡闹?崔莞秀眉微挑,未看那婆子,移眼扫向画锦,冷冷一笑,道:“你家主子可曾言,只要不出这院子,便不阻我行事?”

  画锦瞥了一眼那婆子难看的面色,垂应道:“是有此言。”

  “甚好。”

得了应声,崔莞这才看着那婆子,漫不经心的道:“如此,我将席设在此处,有何不可?”

  她虽立在门边,但终究未跨出院门,当属庭院之内,布席一事也不为过。

  那婆子是秦氏的家生子,在别院中当差数十年,由于相隔较远,又受周肃暗中施以援手,此处的秦氏别院并未被巴陵一事波及,眼见郎君不知从何处带回一无名无姓的小姑子,忠心的老仆自是担忧这小姑子鲁莽之下,坏了郎君的声誉,这才急急出声喝止。

  不想,却被崔莞一言震住,再说不出半句话。

  画锦与倩雪也只好依言,唤来粗使的侍婢,将一几一席设在门前的青石道上,而崔莞在一干惊诧的目光中,淡然的退履上席,敛裙入坐,翻开手中的书册,就这么面向院门,看书。

  此时的崔莞,静静端坐于门前,身旁分明无花无叶亦无景,却偏偏令人觉得她好似身在桃源深处,清水潺潺,碧树成荫,浑身上下透出一股说不出的怡然自得。

  这哪还有半点阶下囚的萎靡?便是座上客也不过如此了罢。

  不理会旁人的目光,崔莞慢慢翻着手中的书页,一双清透的眸子,却时不时抬起,观望门外的情形。

  她这番举止便是存有试探秦四郎的心思,起初长守屋中,秦四郎差人送来书册,看似予她解闷,何尝不是暗暗点出,她的一言一行,皆被他置于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