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发展十策一 (第2页)

作者:乔木叶落去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是互利双赢的好事。

郑思善和向宏自然也明白,二人连连点头,便是对朱慈烺的赞同。

“四是设立贸易特区,琉球行省将会成为大明第三个贸易特区。”

大明前两个贸易特区分别是濠镜贸易特区、台湾贸易特区,现在朱慈烺准备成立琉球贸易特区。

听到贸易特区这四个字,郑思善和向宏有点懵逼。

贸易特区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太过于新颖了,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意思。

“殿下,恕臣愚钝,这贸易特区作何解释?”

郑思善小心翼翼的问道。

“哈哈哈!”

听到郑思善的问题,朱慈烺哈哈哈大笑起来。

朱慈烺忘了自己面前两个人是琉球认了,他们怎么可能会知道贸易特区是什么。

于是朱慈烺耐心解释。

“所谓的贸易特区,就是在这个地方贸易可以享受特殊的优惠,比如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政策,同时,在贸易特区内成立商号、作坊,也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朱慈烺耐心的向二人讲解了一番,二人这才略等一些。

“殿下,这特区是好事啊,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人到琉球做生意了,来琉球的人多了,这些人要住宿,要吃饭,要娱乐,琉球百姓不愁赚不到钱!”

向宏一语说透了贸易特区的本质。

其实,贸易特区的设立就是为了吸引商人到来,为琉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灵活的管理机制,贸易特区可以成为琉球经济展的新引擎。

“向爱卿说得虽然简单,但是道理不错!”

朱慈烺毫不吝啬的夸奖一番向宏。

受到朱慈烺表扬的向宏,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憨厚的笑了起来。

朱慈烺抿了一口茶水,润了润自己的嗓子,继续说道。

“五是加强教育和文化交流,琉球各县在未来五年内,每县必须建立不少于四座学堂,每座学堂可接收不少于三千学生。县内适龄儿童,必须进入学堂学习。同时,每年琉球需要派不少于五百人的优秀学子前往大明皇家科学院学习。大明每年也会派不少于五百人前往琉球进行两支一扶”

第五条展策略,朱慈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加强琉球教育以及琉球和大6的交流。

通过设立学校,传授中华文化,让琉球的儿童对大明有归属感,同时也可以提高琉球人的素质。

两地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成为加强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虽然说,琉球已经纳入大明,但是感情维护还是需要做的,至少目前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