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 (第1页)

作者:竹笋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要问为什么,李氏也说不上来,她长这么大虽也见过几次高价粮,但也从来没到饿死人的地步。

  就说小时候沈老娘常给她讲金陵大水,整个江南都人心惶惶,但官家后来找了人挨个到乡里讲,若非金陵雨如天漏,原也有得救,就这死的人也比别的地方少。

  这才多少年工夫,已经旧骨深埋,高楼再起,俨然一副繁华景色。

  但鲁地没有这么深厚的根基,又接连受创,逃出来的流民都不愿意再留在寸草不生的老家,忙不迭地往江南跑。

  谁都知道江南足而天下无饥馑。

  但他们没想到今年的江南天气这样炎热,又累又饿,还不等开仓赈粮,许多人体弱的老人小孩儿被高温一照,便悄没声儿的死了。

  叶知县没在,官府不敢开城门,只让大户开了家仓在外头施粥,又出人手搭了些避暑的草棚,每天都得派人出去收尸,拖到僻静处焚烧掩埋。

  鱼姐儿听张大郎在家一说,便皱眉跟阿公道:“再这样下去,非出瘟疫不可。”

  张大郎也叹:“叶知县下乡劝收还没回转来,等他回来这些人日子又好过一截。”

  无他,实乃叶知县过于有钱,有钱到大家都认为他是在贴钱当官。

  叶知县家里便是江南有名号的大粮商,族中好容易出了个做官儿的子弟,族老早早就将这房人分了出去,只留了叶知县同胞的弟弟在老家经营庶务。

  等着叶知县外任,族长还拉着叶知县嘀咕:“在外头别想太多,也就是开回祠堂的事儿,家头都想着你。”

  河南道的事还没传到南水县,金陵已经将消息递到他案头,叶老爷做为族中庶出还能将生意做得这般大,也是个有能力的主儿,经常自己下地亲自耕种,佃农地里的出息都必须得比他种的强才能租他的地。

  老爷子活到一把岁数俨然一副老农相,足足写了六七张纸让他把底下的粮食收了。叶知县顿时精神一振,在南水县不怕有事儿,就怕没事干,叶家并不打算让他当一辈子小县令。

  叶知县还当得苦劝老农,谁知他带着人去的时候,乡间大部分人都在晒米了。

  论对天时的敏锐,再没有一个比得上种田的人。

  叶知县走得几个乡,劝服了几个钉子户,如今到的是最后一个乡,在南水县最深处,看完这一个他就回县城了。

  这次出来,叶知县只带了师爷一个人,走到半途见着地上晒的稻子,便蹲在地上碾开一粒就跟师爷叹气:“都说农人笨,书上到处都是不会看天,专等着官儿来劝说的愚农,来了才知道,愚的是信书的看客。”

  廖师爷见叶知县被晒得满脸的汗,还蹲在地上看不知谁晒在这儿的稻子,扭头就想寻主人家要点水。

  结果脖子伸快断了,才见着一个黑瘦汉子躺在稻米堆里,要不是胸膛还有些起伏,他都得以为有人挺尸了。

  主从二人正要开口,忽见田间深处转出个身骑大猪的少年,把手一掷,一根野树枝精准地插在黑瘦汉子身边。

  叶知县看着那少说二百斤的黑肥猪,吓得拉住师爷便藏在草里,只当遇见了猪妖国人,两人藏妥当了还偷偷拿眼去瞧。

  那少年面色微黑,一看就跟身下那头出自同宗,只身形还未足量,看着九十岁的样儿,哼哼唧唧地走到黑瘦汉子身边便骂:“狗儿的张有金,一下没把你看住就开始躲懒,正好小宝想换个窝儿,你把你的卧室让了它罢。”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o22-o4-13o8:45:51~2o22-o4-1413:23: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冰镇咸柠乐、绝不混吃等死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84412488o瓶;中二的大人、疯了一样的我2o瓶;王蓬芮、灯吃掉、27932865、冰镇咸柠乐1o瓶;烦死人9瓶;慢热7瓶;漠北5瓶;星星不睡觉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6章、药典留名

  叶知县不在,何县丞敢开点儿粮仓却不敢放了人进来。

  河南道实在太大了,城门口那一溜儿面黄肌瘦神色麻木的流民,大部分都互相不认识,周围有人死了,若没有官差日日检查,臭了都不一定能让人知道。

  这样的人一进城,那不是行走的毒罐子么?

  何县丞忙得焦头烂额,自个儿一个没钱没人的小官儿,哪有叶县丞那许多资源可使。

  他实想不出办法,只得先关了城门,让几个巡检日日带着人巡逻镇压,防止流民暴起,即便是本地人,出了城想进来都得让自家人去签字画押方能接回来。

  张大郎不用去外头巡逻,每天也是在外的时候多,在家的时候少。

  大热的天儿,晒死多少菜蔬,乡下的菜农原还焦灼,等见着这一圈饿着肚皮的人,只忙不迭跑回家把菜往家一收,拴上大门埋头晒做酱菜,现在少挣几个钱,冬日里等走商的船来贱价些倒也能卖得出去。

  但城里没那么多地能种菜,少了食物供应,人心就有些浮动。

  张大郎便不得早出晚归,鱼姐儿不用去保和堂了,也一大早就起了身和娘一块儿送爹和阿公出门。

  张阿公戴了个大草帽,中间掏了个圆洞将髻漏出来,张知鱼给两人一人递了一大软壶的三花三草汤,和一小壶只够他们自己喝的金银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