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第1页)

  &1dquo;那肉是真的嫩,可惜路上没带啥调料,做出来的肉。我当时可惦记崇梅和桂枝的手艺了,要是崇梅跟着,肯定能炖个有滋有味的肉汤吃!

要是桂枝在,那更美,有卤肉吃了!

  &1dquo;又是雪灾又是洪灾又是瘟疫的,老百姓们的日子真是泡进了黄莲水里。我跟着女婿和亲家公出去,他们负责布药,我就跟在后头熬药,边走边看,现这辽州人也是挺傻的,这辽州的土地多好啊,怎么都荒着呢!

  杨绣槐感慨之余,还同好奇地瞅着她瞅个不停的苏老头说,&1dquo;老头子,你记得梧桐山上那些被枯叶子埋了的地不?咱种了一茬豆子,然后就大丰收的那次!

这辽州城的很多土地比咱在梧桐山上看到的那些土还要好!

那土哟,肥的流油,黑亮黑亮的!

可惜了,都荒着没人管。”

  苏老头也诧异了,&1dquo;那么好的土,种不出庄稼来?”

  其实是杨绣槐误会了。

  辽州百姓不傻,他们也知道那些土好,可辽州本来就偏僻,一年到头,冬天占了一半,商人都往繁华富庶的江南去了,哪有商人会看这一年有半年被雪埋着的辽州?

  辽州地广,百姓们家家户户只要种点粮食就不愁没饭吃饿着肚皮的事儿,倒是有人多种过粮食,可种多了有啥用?吃不完霉么?

  久而久之,辽州的百姓也没人愿意多种粮食了。那些被弃置的土地累积了经年累月的肥力,就变成杨绣槐眼中的宝地。

  说来也是辽州百姓守着宝山而不自知,在并州的黄土地上,哪里能见到成片成片的黑土地?谁家要是得了这么一块地,年年都得放着别人去他们家地头偷土,毕竟黑土地就是老天爷赐下来的肥地!

  夫妻俩一个在那儿吹,一个在那儿捧,屋子里的儿子儿媳孙女以及一众小厮丫鬟就在那儿听杨绣槐吹牛逼,等杨绣槐吹爽了,叶桂枝才想到一件事儿。

  苏崇文一直都说想引商人来辽州&1squo;掘宝’,可那些商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苏崇文空口白牙说辽州有宝,他们哪里会来?

  要是能种出粮食,再找商队把粮食卖到那些粮食紧缺的地方去,商人就来了。

  有了商人往来于辽州与其它州府之间,按一切就更好说了,辽州不再被紧邻的中原腹地所孤立,中原腹地那些东西也都能运过来,辽州百姓的日子应当能好过许多。

  叶桂枝将自个儿无心之中生出来的想法同苏崇文说了,她还有些忐忑,&1dquo;崇文,这是我瞎琢磨出来的主意,不知道管用不,你听听就好,若是管用,能解你心头忧,那再好不过,若是解不了你心头忧,你也别怪我瞎出主意。”

  苏崇文自打上任之后,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竭,他躺在床上,盯着头顶的窗幔看了半晌,突然一个翻身将叶桂枝拖倒,他把脸埋在叶桂枝的双手间,闷声闷气地说,&1dquo;桂枝,这法子真是太好了!

辛苦你了!

本来说是让你来跟着我享清福的,没想到居然让你替我。操心,这么大的宅子得管,还得操心我衙门里的那些事儿&he11ip;&he11ip;是我亏欠了你。”

  叶桂枝看着自家男人鬓角生出的点点白霜,道:&1dquo;夫妻本就是一体,说什么亏欠不亏欠?跟着你的这几年,我也长进了不少。之前的我哪里感想现在的日子啊,我也是有人伺候的官太太了,出门还有车马坐着。”

  &1dquo;崇文,我不识字,也不像你一样,懂那么多的大道理,我遇到事儿只能自个儿琢磨,若是琢磨错了什么东西,你及时同我说,别怪我,也别嫌弃我。”

  苏崇文横下心来,&1dquo;桂枝,明日开始,我便教你识字。”

  ————————————————

  苏崇文一人上任,看似在辽州府衙中无太多帮手,实际上却是带着一家子智多星来的。

  张春芽看什么都能看到利,闹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儿,但也磕磕碰碰地把养猪场给办起来了,她不仅养猪,还养起了羊和貂,猪是为了杀了吃肉,她养羊和养貂则是因为见到了辽州本地人家家都以有个貂皮帽子、羊皮大袄为荣,被张春芽瞅到了&1squo;商机’。

  恰好苏崇文的打猎手艺好,频频进山设套,将辽州城附近山上的貂差不多给连窝端了,全都关到笼子里去,每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硬是将身形苗条的貂给喂得胖成了球。

  说来也怪,人人都说貂不好养,保不准还会闹绝食,可张春芽养貂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儿,那些貂一到她的貂厂里,就仿佛入了极乐世界一样,不吵不闹,每天吃完就是睡,硬是将自个儿吃得毛光水滑,壮硕无比。

  苏崇水打定主意要捉鱼,也风风火火地搞了起来。

  活鱼放不了太长时间,那鱼干呢?

  当初老苏家刚转运的时候,苏崇水一下午就捕了那么多的鱼,全家熬夜烘咸鱼干,调料就是点盐巴,还是从杨绣槐的娘家大哥杨大山家借来的。

  现在家里多了俩会做饭的,苏崇梅盯着《百食谱》一个劲儿地学厨艺,开不起酒楼来,她就变着花样地给全家人做菜吃,叶桂枝擅长卤肉,脑子里装了大半脑子的各种卤方,也帮忙参谋鱼干的制法。

  枯燥贫瘠的生活硬是被这爱折腾的一家人给渐渐过出了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