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 (第1页)

  &1dquo;你傻呀!

地和屋子都能卖,换成银子带走就是,咱家的买卖里,除了你猎的那些山货之外,其余的猪肉买卖和鸡蛋买卖不都是跟着老三家走吗?要是桂枝不打算卤肉和卤蛋了,那咱家的猪肉和蛋卖给谁去?”

  张春芽脑子转得飞快,想到这个关卡之后,她脑海中突然灵关一闪,硬生生被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1dquo;我的个乖乖,老三今年保不准就得走马上任,那咱家的养猪生意和养鸡生意还能再做吗?这买卖做了怕是得赔个精光啊!

  &1dquo;村里的人瞅着咱家和二弟妹家去年养猪养鸡赚了钱,今年都要养猪养鸡,可桂枝要是跟着老三去了别的地方,那卤肉和卤蛋生意肯定就做不下去了,养的猪和鸡还不得都给砸手里去!

不行不行,今年咱家不养猪不养鸡了。”

  瞧着张春芽这说风就是雨的样子,苏崇山纳罕,&1dquo;你就这么相信老三呢?万一老三没迁走,而是就在咱这周边几个县里当了小官儿,咱家却既没养猪又没养鸡,那该咋办?”

  张春芽翻白眼,&1dquo;什么叫我这么相信老三?我是相信老三吗?我相信的是老三她闺女!

再说了,就算一年不养猪不养鸡,那又有啥?不就是少赚一年半载的钱吗?去年赚的钱又不是不够咱家花!

  &1dquo;再说了,你不是还能上山打猎赚钱吗?日子总归是能过下去的。可转过来想想,万一咱养了猪和鸡,结果老三家举家搬走了,那咱往哪儿打猪和鸡?搞不准就得和之前二弟妹一样贱卖。与其贱卖,不如把日子过得轻省些。”

  苏崇山被张春芽给说服了,又到了捉猪崽儿的时候,张春芽的娘家亲娘急急忙忙跑过来问张春芽这一年要养多少猪,张春芽就给自个儿娘家亲娘现场表演了一个林黛玉附身,她病恹恹地躺在炕上,一说话就开始撕心裂肺地咳,&1dquo;娘啊,我去年养了一整年的猪,太累了,今年不打算养了。”

  张春芽的娘家亲娘一脸嫌弃,&1dquo;瞧你那娇娇弱弱的样子,日子过好了之后,身子也变成大小。姐的身子了?有病就赶紧治!

我和你嫂子商量好了,今年我们也养三十头猪,过年的时候肯定能大赚一。”

  张春芽就算再黑心,也不可能坑自家亲娘,她想了想,咬牙说了实情,&1dquo;娘,今年你还是别养那么多了,养个三两头就成。我同你说实话吧,不是我不想养猪了,而是我拿捏不准今年县城里的卤蛋和卤肉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你明白不?”

  张春芽的娘家亲娘迷糊了,&1dquo;我不明白,这是为啥啊?去年你养猪养鸡不是赚了可大一么?怎么这买卖还能说做不下去就做不下去了?”

  张春芽被自个儿娘家亲娘的死脑筋气得都顾不上装病了,她坐直了身子,连说带比划道:&1dquo;那肉和蛋之前一直都是我三弟妹带着人卤,今年我们家老三上京赶考,甭管能不能考中,去年就已经中了举人的他今年铁定是要当官儿的,到时候我三弟妹要跟着走,这肉和蛋谁来卤?”

  &1dquo;没人收肉和蛋了,养猪养鸡的人却多了,你说这些肉和蛋还不得砸在手里?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猜测,我也拿捏不准。你是我亲娘,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往火坑里跳不管,但我同你说的这话,你出去可千万别声张,不然会坏事。”

  张春芽的娘家亲娘来的时候兴致勃勃,走的时候却是哭丧着脸,不过她好歹把张春芽的话给听了进去,家里只是养了三头猪,十来只鸡。

  ————————————————

  苏崇水和李大妮也在屋子里商量,不过这夫妻俩的想法同苏崇山与张春芽的想法刚好相反。

  苏崇山觉得这买卖不做有点可惜,张春芽死命拦着不打算做,生怕买卖做不成,还把银子给砸手里。

  到了二房这边,是苏崇水觉得这买卖可能不会长久,但李大妮觉得可以试试。

  李大妮还怪有理的,她振振有词地说,&1dquo;这猪肉和蛋涨价,那是因为吃的人多了,大家都想吃点有油水的东西。哪怕没有卤肉了,肯定会冒出熏肉、腌肉这些,难不成还能因为桂枝不卤肉了,县里的人就都不吃肉了?怎么可能呢!

  &1dquo;咱也不多养,猪养半年就能出栏,咱今年就养这么一次,老三从进京赶考到拿了功名回来,差不多咱养的猪都出栏换成银子了,到时候咱高高兴兴地跟着老三走,能碍啥事儿?”

  苏崇水被李大妮给说服了,他自内心地给李大妮竖起了大拇指,&1dquo;媳妇儿,你这脑瓜子是真的好,简直就是女中诸葛,我听你的!

  张春芽和苏崇山在不养猪不养鸡上达成了一致观念,见苏崇水和李大妮要养猪,夫妻俩还好心劝了劝,但李大妮的意志十分坚定,立场格外牢固,她力排众议,给家里添了二十头猪崽儿和四十只鸡。

  梧桐庄的绝大多数人都在观望老苏家,老苏家若是不养猪养鸡,很多人心里还没底儿,现在见李大妮这么大张旗鼓地养猪,瞬间就放心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捉猪崽儿,也就是张春芽没养,她娘家没多养。

  ————————————————

  苏崇文没出正月便赶到了京城,赁了一处清净的房子住下来,他没再温习功课,而是将京城给跑了个遍,各种好吃的好玩的都摸透了,那些经得住放、能带回家的东西,他都买了些,打算等考完之后就给家中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