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第1页)

作者:若叶紫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莫非他们不是江湖中人?

  但若非江湖中人,又怎会消息如此灵通?

  须知当年知道俞岱岩接触过屠龙刀的,便只有天鹰教而已,这几人并非天鹰教中人,却能在武当山下拦截俞岱岩,捏断他四肢骨节,若非有莫大的能量,断做不到如此。

  众人对视一眼,心底一个答案呼之欲出——

  非是江湖中人,却又消息灵通,能量巨大,且能招揽到如此高手……

  除了元国朝廷,还能作何他想?

  张松溪不由一声长叹。

  如今元国武林因屠龙刀一事已初现乱势,若朝廷借此机会分化武林同道,又或趁机将水搅得更浑,以期瓦解武林人士抗元之势,又有何解?

  正怅惘间,便听得张三丰道:

  “远桥,你带莲舟与青书……不,还是只带莲舟一人罢,即刻启程前往少林,将今日之事说与空闻方丈,问他是什么意见。

  松溪和黎亭走趟峨嵋,提醒灭绝师太小心朝廷动作。

  岱岩、翠山和声谷便留在武当,无忌的伤势还需人看顾。”

  说罢,他轻叹了口气:

  “如今……也只能做到如此了。”

  众人皆知张三丰的安排已是眼下武当所能做到的最好,便齐声应诺。

  只宋青书并不是很看好少林与峨嵋两家的反应。

  少林向来自扫门前雪,峨嵋掌门灭绝师太虽有侠性,却终究性情古怪,又因谢逊一事与武当多少生了罅隙,也不知对武当的劝告能听进多少……

  果不其然,数日以后,宋远桥与张松溪等人相继回返武当,带回的消息却并不令人满意。

  尤其是宋远桥那边,少林听了他们的传话,竟说“既俞三侠非是我少林弟子所伤,便望武当日后莫要再提这样的话”

,若不是宋远桥与俞莲舟均是沉稳克制之性,怕是又要起一场冲突。

  张三丰闻得如此结果,也只能长叹一声,多余的话却不再提。

  如此春来秋往,转眼又过两年。

  宋青书已到了可以下山行走的年纪。

  作者有话要说:被打斗戏卡了一上午!

我再写打斗戏我就是猪!

猪!

哼(ˉ(∞)ˉ)唧←这样的!

  哼唧着跑走。

  宝宝有小情绪了,你们就说爱不爱我吧!

  第11章

  其实宋青书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可以下山历练,只是张无忌身上寒毒未除,即便他在张三丰指导下修炼九阳神功,两年下来已有小成,然所中寒毒已固积于全身经络甚至深入五脏六腑,作起来一次比一次煎熬,脸上常年盈着绿气。

  偏他心思通透又体贴长辈,平日里时常脸带笑意,便是含毒作痛苦不堪,也强撑笑脸反来安慰守在床前的张三丰、殷素素等人。

  如此懂事,却反倒叫人心疼。

  又因张无忌畏寒,素日闷在房里,武当上下与他交好的三代弟子只得宋青书一人,若他下了山,张无忌便更加没了人陪伴。

  故而思虑再三,宋青书还是推迟了下山行走江湖的时间。

  张无忌为此颇为自责,常说是自己拖累了宋青书,只是宋青书心知,他虽确实有些挂心张无忌,但更多的,却是因为他正试图将体内真气转化为真元,此过程宜静修而非出门历练,因此比起下山闯荡江湖,留在武当安静修炼方是正道。

  且宋青书也想在将真气全数转为真元后,试试看以真元力能否化解张无忌所中寒毒——他虽为修真者,却修的也不是无情之道,否则这些年也不会心甘情愿叫宋远桥爹爹,叫张三丰太师父。

  所以两年相处下来,一来张无忌不是那等性情恶劣难以亲近之人,二来他对宋青书又一直亲近依赖,故而宋青书对他也有几分兄弟情义,若能助他化解寒毒,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如此,宋青书在这两年间安心专注修炼,在第二年中秋佳节前夕,终是将一身真气尽数顺利转化为了真元。

  中秋节当晚,张无忌身上寒毒再次作。

  看着他脸色忽青忽白,即使缩在被子里,房里又点了火盆,也依旧寒颤不止的模样,张三丰终于决定亲自带他前往嵩山少林,去向空闻大师求取少林九阳神功,以补足武当九阳功不足之处,化解寒毒救他性命。

  然两年前武当山上一会,少林三大神僧合力竟不敌武当一少年弟子,此事早经由众多在场者之口传遍元国江湖。

  纵是空闻大师最后表现得对宋青书十分欣赏,输也输得心服口服,然少林终归因此失了面子,又兼逼问谢逊与屠龙刀下落不成,恼羞成怒下,对武当早已生了罅隙。

  再者张三丰少年时曾服侍少林觉远大师,又因种种离了嵩山,后开宗立派自创武当。

  少林一直认定他乃本门叛徒,张口闭口将他偷学了少林武功挂在嘴上,此番他亲往少林求援,怕是希望渺茫不说,少不得还要受一番冷言冷语。

  武当七侠皆乃张三丰亲传,对此皆是心知肚明。

  因而听了他的决定,其余六侠只是神色黯然,张翠山却泪流满面跪倒在他面前,重重叩道:

  “师父怜惜无忌之心,弟子铭感五内,但若因无忌之故要让师父受辱于人,却非弟子所愿!

求师父收回成命,莫折了无忌的福气。”

  张三丰伸手便要扶他,却被张翠山执意躲过,只跟殷素素两人长跪于他面前,说什么也不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