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第1页)

作者:墨宝非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1dquo;在游轮上,沈小姐身边的那位先生心疾难愈,有留学背景,又是家在北京城的傅姓公子,我猜他就是傅家的三公子。对不对?”

  沈奚抿起嘴唇来:&1dquo;你如果想问他,那我现在就要走了。”

  段孟和摇头:&1dquo;你听我说下去。我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就是因为猜到他是傅侗文,”他停顿半晌,说,&1dquo;其实我和段家有点亲戚关系,段祺瑞&he11ip;&he11ip;你应该听过。”

  袁大总统的心腹?沈奚错愕。

  这样看,他家和傅家都是北洋军一派的,份属同僚,为何不愿相认?

  &1dquo;我很怕自己在上海的事让家里知道,他们还以为我仍旧在国外深造,”段孟和无奈一笑,&1dquo;所以才会骗了你们,对不起,沈小姐。”

  &1dquo;你回国没有告诉家人?”

  &1dquo;归国五年,从未归家,”他说,&1dquo;所以,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衷。”

  这话倒严重了。

  沈奚轻摇头:&1dquo;我没生气,段先生不用一直道歉。”

  &1dquo;那就好,”段孟和轻松不少,&1dquo;来,我们说说你。是改变主意,要来仁济了吗?”

  &1dquo;并不全是。”

  &1dquo;那么?”他笑吟吟看沈奚,&1dquo;是为什么呢?”

  &1dquo;我只有三个月在上海,想找点事情做,所以来自荐,”她望一眼地上堆积如山的纸,上头是英文,&1dquo;你需要助手吗?医学背景,精通中英文,中医也懂一些的助手?”

  段孟和略感意外,却很开心:&1dquo;当然,”他指满地的文件袋和堆积如山的纸张,&1dquo;我正为了这些东西愁,你一定是老天派来拯救我的天使。”

  地上的过去各科室遗留下来的术后记录和病例。

  因为仁济要搬去的医院大楼,这些资料也被翻了出来,要求重整理。院长原本想交给住院医生们,但医院本来就人手稀缺,大家做自己的都嫌时间不够,谁还有空整理历史遗留资料。所以段孟和一到上海,这难题就被丢给了他。

  在上海,一个既懂英文,又懂医学的人已经算是稀缺人才,就算找到了,人家想做的也是住院医生,不是整理资料的助手和秘书。

  所以说,沈奚真是天使。

  来拯救他的天使。

  &1dquo;这里边有骨科的吗?”沈奚很感兴。

  三个月的时间,不够做正经工作,却刚好适合干这个。

  &1dquo;可能你要失望了,到今天,国内也还没有一家西医医院有骨科科室,”段孟和笑着解释,&1dquo;民众在这上面,更信任中医。”

  原来是这样。

  她很清楚,临床经验是最重要的财富。

  所以这些病例对她也是同样珍贵,临床经验都在这里头,是顶顶好的教材。

  沈奚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也是她人生第一个工作。

  但她同时,也不想浪费在仁济的这个好机会。她在征得段孟和同意后,每天都要带一些回家去,不懂的第二天再带回医院问。这样,白天还有时间去跟那个英国人在外科实习,去门诊或病房。假若还没系统的骨科科室,那么在外科也不算偏离她在纽约所学。

  更何况,在仁济,不少医生也是轮转科室的。

  段孟和就说他在内科、外科和儿科,甚至是妇科都呆过。

  &1dquo;这样轮转科室,能对临床医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他如此解释。

  资料里有许多病例都是几十年前的,字迹潦草。段孟和和她商议下来,希望她能受累再抄一遍,以便后人查看。&1dquo;没问题,你管墨水。”她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