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 (第2页)

作者:南风不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格尔芬的福晋钮祜禄氏听说格尔芬竟然活着,正悠哉悠哉在娘家吃葡萄听戏的钮祜禄氏惊坐而起:“他怎么回来了……不是,他怎么能回来……不是,哎呦!

这可怎么办,当初办丧事,这亲朋好友的份子钱都收过了呀!”

这天大的消息插了翅一般飞遍了整个京城,也飞到了木兰。

格尔芬连修整都没时间修整,就被康熙一道圣旨召到了木兰,这才有了这些故事。

程婉蕴还见到了太子爷手里重新抄录的清单,上面记录的都是格尔芬千里迢迢带回来的东西——动物有荷兰的黑白花奶牛一对、英吉利大白猪一对等等;仪器有显微镜、纺织机(附带织工夫妇两名)、先进的航海风向仪等等;书籍有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等;种子有西葫芦、洋葱、苹果(美洲传入欧洲的优质苹果)、白菜花、卷心菜、番木瓜、草莓等等……

程婉蕴还在那清单最后看到几个人名,是对华夏极其感兴趣在格尔芬周游列国时被他忽悠着跟着来到了中国的外邦人,其他人程婉蕴不认识,她只是恍惚万分地看着上面其中一个名字:“德意志人……应该不是重名吧……”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第135章噗噗

“额娘,为什么我也要跟莱先生学算学呐?”

隆冬时节,佛尔果春愁眉苦脸地趴在炕桌上,面前是一张张方形的西洋数字符号卡纸,三岁多的她今天的任务是记住并学会辨认0-10的阿拉伯数字,这是莱布尼茨被聘请为宫廷算学讲师后为弘晋这个岁数的小皇孙专门定制的数学启蒙作业。

与妹妹并肩而坐的弘晋也睁着大眼睛也抗议:“哥哥们都是六岁才进学!”

“因为莱先生是大才,你们能得他启蒙,是一生之幸。”

在这儿上程婉蕴没有半分容情可讲,用手点了点桌上的卡纸,“不许偷懒,好生继续学。”

两个小崽顿时垮了脸,小太监们轮流举起数字让他们辨认,屋子里接连响起有气无力的应答声。

不仅是弘晋、佛尔果春,程婉蕴从木兰回来后,便毫不客气地要求女儿们也要学习与“莱先生”

有关的所有课业。

阿拉伯数字在十七世纪已有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元明时期阿拉伯数字就已经传入华夏,但却要在清末民国时期才开始使用这一简洁的数学符号,如今也开始参与大航海时代最后角逐的大清,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很多事情都开始改变。

也有很多事情充满了遗憾,格尔芬带回来的那些科学书籍,终究还是都被康熙封存在宫廷藏书阁之中,即便他是一位精通算学、喜爱西洋文化的皇帝,他仍然为了稳固皇权统治而做出了选择。

但幸好,他允许皇子皇孙读那些书“开拓眼界”

,就像他曾允许皇子们阅读明史“以史为鉴”

一般,康熙终究没能看透科学的力量,他甚至觉着自己无比开明,连“旁门左道”

也愿意儿孙涉猎。

哪怕他知道莱布尼茨是个难得的人才。

当接见莱布尼茨时,康熙听说他不仅精通各国法律、语言、算学,还会制作各式各样的机器,不仅设计了一台能自动计算算学的机器,还发明了能用风力驱动的螺旋桨、能在矿井里抽水的水泵,可以采矿石的采矿机、将海水过滤成淡水的机器、钟表、还正在设计一种利用蒸汽驱动的机器。

在他来到华夏之前,还自学了汉字,翻译了《易经》,而易经八卦甚至是他发明二进制数学的灵感来源,他对康熙说:“尊敬的陛下,《易经》中的阴阳二进制是数学和逻辑的奇迹。”

饶是康熙登临帝王四十余年,也未曾见过此等贤才,后来听闻他在欧罗巴因与另一位大才先后发明了算学里一种厉害的算法而被一直被排挤、郁郁不得志,顿时就亲切地拉住了他的手,请他留在华夏常住,并请他将家人也一并接来。

一头小绵羊黑色卷发的莱布尼茨用清晰、标准的汉语温言拒绝了:“尊敬的皇帝陛下,我愿留在华夏一段时日,但我也必须回到柏林,因为我在柏林科学院担任院长,我不能丢下我的学生。”

那是他好不容易才说服腓特烈三世才成立的科学院,也是他最后的心血与希望。

八年前,英吉利宣布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皇家学会还特意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他与牛顿有关微积分的争端,并发布公告否定了他的所有成果,莱布尼茨从此受到英吉利乃至欧罗巴所有学者的冷遇,但他仍旧没有怨恨牛顿——在他请求腓特烈三世设立科学院时,腓特烈三世看笑话一般问他对牛顿有何看法,莱布尼茨回答道:“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