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第1页)

作者:挖坑的熊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未出的嫡公主除去惯例的东西,每年还有八百多两的例银,也就是说,静悦公主每月的零花钱就有七十两,是贾母份例的三点五倍。

  这还不算平日里,今上、林密妍,以及几个有爵位的哥哥姐姐偶尔会给静悦公主送些打赏用的金银瓜子。

  而等静悦公主出嫁时,除去应有的一百八十抬嫁妆与十八万两的封银,内务府还要准备一栋亲王规格的公主府,每年的俸禄更是涨到了夸张至极的一万两,这还不算逢年过节的赏赐与陪嫁庄子上的收入。

  即便年俸里包含了公主府上下的开销与逢年过节的打赏,但相比只有五千两年金的庶出公主们,静亭公主和静悦公主还是能过得比太子还滋润。

  这也导致林黛玉收到的端午节贺礼,真的非常有静悦公主的土豪特色。

  一小把从今上和林密妍那儿得来的金瓜子。

  按照一比二十的银价,这些东西少说也有二三百两银子,令赵姑姑接礼手都有些抖,生怕一个不留神,她十年的例钱就没了。

  “我向来不送没用的东西,所以这金银之物俗归俗,但都是硬通货,远比那些个华而不实的东西要有用的多。”

静悦公主看似大大咧咧,但却在某些方面称得上心细如。

  甚至有时候,林黛玉也会感叹于静悦公主的处世老道,然后努力从静悦公主的身上学到这一点:“以我们的年纪,本不该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可你将那些不贵重的东西折成低价,也只会比这些金瓜子还要贵重。”

静悦公主解释道:“打上宫印的东西是不能被转卖的,只能在家中高高地贡起。至于那些个墨纸砚,书画孤本,你觉得那些女孩真的能用到吗?”

  说到这儿,静悦公主意有所指地看了眼安阳县主的方向,目光在安阳县主的陪读,也就是保龄侯之女史湘铃的身上略有停留,然后压低声音道:“不是所有的勋爵之家,都能像舅舅家那样,能不为黄白之物愁。如果赏赐了上好的狼毫和砚台,这些东西多半会被‘转送’给更加需要的兄弟。至于那些个孤本字画,即便不会被立刻当掉,也会挂在别人的书房里。”

  说到这儿,静悦公主的话音一转道:“但金银瓜子就不一样了,即便是当着随从的面收下,她们也能私留几颗。”

  林黛玉记得安阳县主可没给史湘铃送金银瓜子,对方向来喜欢显摆自己的县主地位,所以总会送些在静悦公主看来,极其华而不实的东西。

  更让史湘铃感到吐血的是,这些东西上面都打上了宫印,而且她还要放血送些价值几百辆的昂贵之物,令保龄侯府本就不好的财政情况,越地雪上加霜。

  以至于史湘铃的堂妹在去荣国府小住时,总会在贾母面前提到堂姐的铺张浪费,甚至明里暗里地抱怨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差指着史湘铃的鼻子大骂对方刻薄。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昨天复工,所以忙着没法更文。

  ps:公主是真的有钱,查文献时都被吓到了。

  皇子成府是二十万两,嫡公主十八万两,庶公主十五万两。

  年薪上,嫡公主与亲王持平,是一万两,庶公主与郡王持平,是五千两。

  公主们除非是像乾隆爷的和敬公主那样,摊上个不着调的老公,所以要花京城蒙古的两份钱,否则都过得十分滋润,毕竟她们只负责自己的开销,连孩子的主要花费都是夫家出(当然,她们也会补贴),不用像亲王郡王那样养着一屋子妻妾,还要养一堆孩子。

  第61章史家

  林黛玉原以为静悦公主会暗中帮下史湘铃,但却没想到对方真的只是拿史湘铃举个例子,于是有些不忍地想要将所得的金瓜子分几颗给史湘铃,但却被长安乡主制止了。

  “你就算给了她,她也只会认为你是在施舍,搞不好还会对你怀恨在心。”

长安乡主能理解林黛玉的善意之举,毕竟对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只是善良也要分人,史湘铃或许有些可怜,但保龄侯一家所处的立场让长安乡主没法对他们产生同情:“你知道保龄侯为何放着南阳郡主和岭阳郡主不要,偏偏将女儿送给安阳县主做伴读。”

  林黛玉茫然地摇了摇头,“史家大姑娘是主动给安阳县主做伴读的?”

  “当然。”

不知何时出现的华阳郡主翻了个白眼道:“一门两侯的史家为何要让长房的嫡长女屈尊降贵地去给二皇子的庶女做伴读?我那个堂妹就算张扬得像只孔雀,也不能掩盖她其实没有那么高贵的事实。”

  安阳县主的出身不显,能在安郡王府里横冲直撞,全凭她的母妃是恭贵嫔的侄女,所以才能强压了母族显赫的嫡姐和庶妹一头。

  保龄侯府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有意让史湘铃接近安阳郡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史湘铃能够嫁入王府,成为安郡王妃。

  “既然这样,又为何要选择王侧妃的儿子?”

林黛玉越不解道:“选择顾侧妃的儿子不是更好吗?至少对方还是养在王妃的膝下,比安阳县主的兄弟更为名正言顺。”

  “可问题是,顾侧妃的儿子有顾何两大家族做后盾。”

静悦公主不知何时加入谈话,拿着一盘玫瑰糕毫无形象地享用着,还示意几个小伙伴也一起尝尝:“都说从龙之功,立储之力。那些跟着太子哥哥的人都希望林家和郑家用完骨头后,他们也能尝点肉汤。换到安郡王府里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