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第1页)

作者:叶悠悠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如此事宜,自然不可不报。

  待寇连进小声传述了,周显瞧了瞧仍旧入睡的赵澜,这居室怕是不便叫人来,回头怕是要吵嚷了他。想罢,这才起身要走。只几步,却又回转吩咐叫人搬来屏风遮挡几分光线,以免日光扰人。

  自然有宫人应下。

  寇连进跟随在周显身后,暗中见宫人已然在小心翼翼放置屏风。他入宫侍奉上皇以来,只瞧见了一个心思深沉,威严隆重又对权利有着极其旺盛掌控欲的帝王。从未有人,能叫上皇如此上心过。

  这天下风云变幻尽托于上皇一人,既如此,寇连进心中自然自有思索。

  第16章心中惶恐

  赵澜转醒之时倒是颇为舒心,屋中温度适宜,既不同他在弘昌馆中午休时那般闷热,却也不过分寒冷。空气中也弥漫了淡淡清冷幽香,闻之宁心静气。如此,赵澜原先回忆起那种种可怖之色,此事倒也安然了几分。

  待他稍稍掀开薄薄的丝被起身,赵澜才现他身上叫人换了宽松轻薄的里衣,倒是细心。

  只他还在打量,这会儿便有两位原本泥塑一般站于屏风之外的两位宫人缓步而来,“见过赵君子。”

  赵澜下软塌穿了鞋,瞧了瞧屏风便道:“此处是何地?”

  “回赵君子,此处是承德殿居室之中。”

  赵澜听闻承德殿三字就心头一跳,原本平复些许的心情再次有些慌乱起来,“我爹娘呢?他们如何了?我为何又在此地?”

  说话间,赵澜从屏风之后绕出,左右一瞧,果然是居室之中的模样。

  “赵斐大人等人已领赏回了弘昌馆,赵君子之前突疾病,圣皇仁慈体恤,特意叫赵君子在此休息片刻。”

其中一宫人始终垂头,只回话却是一字一句十分清楚。

  听闻二人口呼圣皇,赵澜到也习以为常。如今随着大顺愈强盛,也愈有人说周显乃是圣人临世,救万民与水火,故又称圣皇之名。又闻言赵斐二人无事,赵澜一颗心才稍稍安些。

  “可拿衣物与我?我可否立时出宫回弘昌馆?”

赵澜此时半分不愿在这大顺皇宫之中,这座庞大宫殿此时每时每刻都叫他万分压抑心慌。

  一宫人稍稍一行礼,便立时后退着离去。原先回话那位留下,继续道:“奴婢这就去拿赵君子衣物,只是若要离去,还需等圣皇回来之后再做吩咐。”

  赵澜到也深深换了口气,倒也未在说话。

  这二人不过是宫人奴婢之流,也做不了主。再来,能在承德殿伺候的,想来是忠心耿耿之辈,也不会私自放他。至于强闯出宫,赵澜从未有过半分如此荒唐想法。

  那宫人拿来了衣物,二人便伺候赵澜穿戴了。赵澜自是无有不妥,反倒习以为常。

  待衣物穿妥,宫人们又退回到两侧入泥塑一般,多不肯再多说一句话。赵澜原先安静坐于一案桌旁,只大约过了有两刻钟,仍未见周显归来。

  赵澜原本安然的心绪又渐渐浮躁起来,他起身在居室中走动了几分,见一旁随侍宫人无有阻拦,索性去往书架中抽了几卷书简来看。只是他此时心浮气躁,哪里瞧的进书简中的文字。

  实在无奈,赵澜左右环顾之时,见一侧有偏门连接其它殿门,浮躁之下索性轻轻推开。又见宫人未有阻拦,赵澜便抬脚而入。

  走了一段距离,赵澜见其上有牌匾,上述‘勤政亲贤’四字。迈步而入又走几步,隐约赵澜听着了说话之音。他立时后退几步,怕惹出祸事便要回身而走,却见一小内侍急步而来,又一把扯住了他的手腕示意他上前。

  赵澜顿时不言,待上前之后,那小内侍立刻退去。

  赵澜四处一打量,透过前处门帘书架遮挡空隙,竟是瞧见了寇连进。寇连进恰好同赵澜对视,暗中摆手示意他莫要出声。

  赵澜心领神会,透过空隙又瞧去,便见外头大殿之中二皇子周璩定跪坐中央,上方传来周显之音。

  “…景公问答篇想来你是好好读了,有所长进。”

  赵澜瞧不见周显神色,却见周璩定听闻夸赞,面色顿时放松几分,立时道:“臣不知其中深意,是上皇教导有方。”

  赵澜稍稍一思索,倒是勉强回忆起了景公问答篇中的内容。此章出于《大顺治要》,是原先周显之父周昭君王时编撰,共计八十一篇治世之言,收录了大顺历代三十一位君王的治民之策,警世之言,故名《大顺治要》。

  书成,八十一篇都放于大顺皇宫之中。

  不过当时他的老师明德素来有贤名,六年之前有友人来访。那友人亦是有贤名,年轻之时有幸入选大顺编撰《大顺治要》。见赵澜之时,也就稍微讲解了些许。

  景公问答篇记录山间曾有一猎户,后于山中见一玉石,玉石之侧有猛虎以卧。猎人图谋富贵,便伙同他人杀虎取玉。只又见虎腹之下有幼虎,见之弱小反倒心生怜悯,又想既取玉,想来日后必得富贵,自不必再入山。

  是以只取玉而走,之后献玉于景公。景公果然赐下足够的财宝,待献玉之人离去后,却又对左右一叹,道祸事已近。

  果然,两年后,后二虎出山,山间村舍死伤数人,那献玉之人家中子嗣亦是多有伤亡。

  赵澜还记得,只因当时赵玉同他一同听讲,当时赵玉所说之话叫赵澜印象之深。当时明德同那位老贤人问赵澜听后,可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