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两军相接 (第1页)

作者:古月风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亲兵得令,当即命令传令兵传下去。

得到命令,神机营将士将弹药装入膛,又扯好引线,准备随时点燃。

双方距离拉近的极快,眨眼间双方的距离就剩下一百步。

“让神机营点火!”

朱祁镇下令。

看到旗语,神机营立即点燃引线。

当两军距离只剩下七十步的时候,突然,明军前军停了下来。

最靠前的刀牌手齐齐单膝跪地,架起盾牌,漏出了后面的火铳兵。

这些火铳兵在下令前进之前就已经装好了火药,立即拿出火石点燃了引线,准备进行齐射。

陈怀脸色又变,“这为什么不分段射击?一枪放完了瓦剌骑兵冲上来怎么办?”

朱祁镇瞥了他一眼,冷冷说道:“总共就四千火铳兵,对面数万人,你还想分几段射击?”

正统年间,明军的火器虽然威力已经不小,但问题也明显,就是使用起来十分繁琐。

“弹药”

一词,古已有之。

所谓弹药,最初便是铅弹和火药的合称。

明代火铳装填弹药的流程,开始时要将火铳的枪管清理干净,然后从铳口处向枪管内装填火药,填完之后再用一根专用的细长木棍,称作通条,来将枪管内的火药给夯实,接着再往枪管内装填实心铅弹,再用通条夯实,最后再添加引线,点燃之后,才能射。

从这一段描述即可看出,装填弹药的过程很耗费时间,因此为了满足连续不断的射击,三段击应运而出。

三段击这个战术,起码在明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一年,黔宁王沐英平定云南之时,“贼之所恃者,象耳。略以骑兵与之挑战,已不能支”

为了对抗大象,沐英于是“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

,轮番射击。

效果很不错,“矢石俱,声震山谷,象皆股栗而奔”

等到永乐年间,三段击在明军军队之中就已经成为神机营的日常战术之一。

不过与刻板印象有点出入的是,所谓的三段击并不是一定比一轮齐射更好,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所以朱祁镇分析当前局势之后,只让前军进行一轮齐射,这自然也有他的考虑。

战场上,火铳兵们待引线点燃之后,平举起火铳,瞄准对方胯下的战马。

此举是给瞄准留些许提前量,火铳后坐力不小,瞄准对方战马,火铳射之时,后坐力作用之下,射中的就是马上的人了。

瓦剌骑兵冲到只剩下五十步的时候,引线燃尽,四千杆火铳齐齐吐出火舌。

紧接着,后排的四千弓弩手,也配合火铳兵,开始了第一轮齐射。

同时,后方的十四门永乐大将军炮和一百二十门盏口炮,也怒吼着射出炮弹。

铺天盖地的箭雨和震耳欲聋的火器声蔚为壮观,耳闻目睹让所有冲锋的瓦剌骑兵为之一愣。

…。

但明军并没有给他们反应时间。

下一刻,铅弹、炮弹、箭雨纷纷落在瓦剌阵中。

“啊!”

三重远程攻击的叠加之下,众多冲在前面的瓦剌骑兵纷纷坠地,大军死伤甚多。

前面的瓦剌骑兵接连倒下,他们也成了友军的阻碍,后面跟着的骑兵躲闪不及,马蹄被绊倒,连人带马一个跟头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