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落难情缘 > 第136章 仕途坎坷

第136章 仕途坎坷 (第2页)

作者:洪门十一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一次,卢学儒差一点就被录取了。

同考官极力推荐他的卷子,主考官也认为这名考生“言有体,不蔓不枝、次畅、三顺、诗妥。二场尤出色”

,准备以前十名录取。

然而临揭榜时,考官现中原多录了一个名额,而岭南尚未录满,为了平衡,撤去了卢学儒的进士资格而补给了岭南,他又一次名落孙山。

后来,为了安抚卢学儒,主考官给他一个“誊录”

的职务,让他进入翰林院队伍。

可是,心高气傲的卢学儒不愿意担任这样抄抄写写的职务,他还要搏一搏,于是拒绝了。

又是一个三年后,卢学儒第三次参加会试。

这次考试,卢学儒可谓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挥得淋漓尽致。

但主考官批他的答卷现了一处明显的错别字:提拔的“拔”

字,写成了点拨的“拨”

字。

这一次,竟是一字之错,又名落孙山。

正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进士,是由科举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做官的“门票”

,考不上进士,卢学儒就失去了一条进入官场的阳光大道。

为此,卢学儒陷入了苦闷和失落之中。

卢学儒才高八斗,才压群儒,三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

当时,长安城有一位高士有感于此,仰天叹道:西江东流,学儒虽有进士才,但没有进士命。惜哉、惜哉!

没有走过科举之路,未曾考中进士,尽管你做了高官,也会被视为非“正途”

出身,会被同僚瞧不起。

卢学儒三次会试均名落孙山,虽然以雄才大略、经世致用的实学官至礼部尚书,后来皇上特赐他“同进士出身”

但是,他也常常被朝中官员讥讽、嘲笑,连他次赴京认识并视为至交、伯乐的李淳风也曾在一次三五知己聚会时,酒后讥笑他为“同进士”

因此,卢学儒对那些进士及第没有经世致用实学的官员也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且还留下了“举人强于进士”

的高论。

如果有人来见他,递的名帖上写的什么“进士”

头衔,他可能要晾人家半天;

如果名帖上写的是“秀才”

或“举人”

,他不但会优先考虑接见,还有可能乐呵呵地过去与之握手,畅谈一番,这是卢学儒同病相怜,与他们有“共同语言”

的缘故。

虽然卢学儒没能在科举路上圆了“进士梦”

,但皇上特赐他“同进士出身”

卢学儒由于看不惯朝中大臣趋炎附势,遂产生不在朝上为官,做地方父母官的念头,并向皇上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