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 (第2页)

作者:烟波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大夫也有些感慨,他以为陈凝脉诊和开药的功夫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看来,他对陈凝还是不够了解。

这?姑娘年纪轻轻,在?针灸上面的造诣足以跟一个成熟的老大夫相媲美。光这?一手针灸术,就能看得出来,她是下了狠功夫的。

肯下功夫的人,多少?都会让人敬重几分。

等看完之后,李大夫便朝着陈凝点点头,破例地多说了几句话:“小陈,现在?咱院的中医大夫是青黄不接,年轻中医人才很少?。我跟老黎他们都老了,干不了太久,以后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扛事,你…继续努力吧。”

李大夫在?不涉及专业的时候,很少?这?样长篇大论的说话,更不会说这?种煽情的话。

这?时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突然有感而发而已。

说完之后,他自己先不自在?起来,握拳放在?嘴边,咳了两声,然后说:“人也看完了,老黎你还要在?这?儿待会吗?”

黎东方摇头:“还有一堆事呢,先不待了。有本?书刚才我忘给?小陈拿过来了,我去取。”

陈凝这?时已经给?崔浩取完了针,崔浩也穿上了鞋子?准备离开医院。她就说:“还是我去拿吧。”

崔浩见状,马上站了起来,跟陈凝告别。他走后,陈凝就和黎东方与?李大夫一起走出办公室,孔大夫也在?后边跟上。

几个人沿着走廊往东走,走了大概七八米远,就看到一间办公室的门开着。随便往门里看了看,他们便看到屋里有个穿着白大褂的大夫。

他坐在?椅子?上,他双手交拢,手肘抵在?桌面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面上隐带愁容。

在?他斜对面,则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那男人看上去昏昏沉沉地,无力地倚在?桌边。

陈凝认得那个大夫,知道对方姓梁。梁大夫在?中医科的存在?感并不强,在?会议上他很少?发言。

周扬跟她说过,梁大夫是中医科里最看重经方的大夫,他给?病人开方时,也大都用经方。

按理?说,那些药方都是医圣传下来的,如果辩证无误的话,治病应该是有效的。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梁大夫遇到大病和重病患者时,其?治疗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现在?黎大夫看到他那副样子?,心想他大概是碰到了什么难道。

黎大夫便站在?门口?,问了一句:“梁大夫,怎么了?”

梁大夫看到黎东方和李大夫都在?门口?站着,他们旁边还有中医科的后起之秀陈凝,他想着黎大夫和李大夫治病的效果都不错,他就下了决心,站了起来,走到门口?跟黎东方说:“黎大夫,我现在?碰上了难题,你们几位能不能帮我看看?”

黎东方看了眼病人,没说什么,先走了过去,说:“行,有事的话,那咱们就商量下。”

梁大夫面上带着迷惑,也有几分尴尬,指了下旁边的患者,说:“他是我堂弟,上个月他爸生病住院,他一直在?医院陪床,累着了。再加上他平时工作也忙,没时间休息,就病了。症状主要就是心悸、乏力。”

“我诊断为脉结代,给?他开了炙甘草汤,我自己感觉这?个药方是对症的。可?不明白为什么,效果就是不理?想。”

他说话的时候,黎东方已经把手搭在?了患者腕上,很快他放下手,点头道:“确实是炙甘草汤证,你诊断得没错。”

听?他这?么说,梁大夫更迷惑了,既然他诊断没错,药方也开对了,可?为什么会没效果呢?

李大夫向他要来处方笺,看了一眼,就说:“你这?药量,按我的经验,有点少?了。”

黎大夫看过之后,也表示认可?,并且补充道:“其?实我也感到奇怪,我在?乡下行医那几年,也常用仲景的经方。但按照药方来治的话,效果并不理?想,遇上大病和重病,尤其?如此。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给?患者加大了药量,居然就起效了。所以后边我自己在?用药时,常常会按自己的经验来调整用量。”

“但说实话,时至今日,我也不明白,到底是医圣的方子?有问题?还是咱们现在?的药材大不如前了?”

“要说医圣的方子?有问题,其?实我是不敢信的。医圣的学说流传了这?么久,怎么可?能出问题,可?这?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呢?”

他说完这?句话时,李大夫面上也露出少?见的茫然之色,显然他也思考过这?些问题。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陈凝在?旁边轻声说道:“我认为是度量上出了问题。仲景药方中,很多药材都是以‘两’为单位,比如这?炙甘草汤中,就要用到三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人参,四两甘草等等。但它?这?个‘两’跟现代的‘两’肯定不是一回事。因为各个朝代的度量衡都是有变化的。”

“从明代开始,就有了古之一两为一钱的说法,而那时大夫们用药时也变得轻灵起来,现在?也仍然沿用这?个说法,把一两当成了一钱。”

“但我在?机缘巧合之下,听?说这?个‘古之一两为一钱’的说法是错的。事实上,仲景药方上的一两应该相当于现在?的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