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大明:从嘉靖末年开始 > 第49章 贸易战发酵

第49章 贸易战发酵 (第1页)

作者:迎风随飘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一张满是油墨香味的纸片,纸以棉花为原材料制成,长16厘米,宽8厘米,正面排版以纸张中轴为基点,明印集团的孔雀三叶草旗帜在正中心。左侧是“1oo元”

的数字居画面正中心,用的偏金色的颜料,咋一看好似拿金粉金线绣上去的;右侧是六个侧身人头像,由里及外分别是陈海、陈禄、李华梅、丽璐·阿歌特、井伊直虎和沈一石,总和起来称“六大伟人”

。在整张纸片的四边四角,是朱红色的各种图案,既让画面更显饱满,也是这个年代少有但相对成熟的防伪技术。

背面亦然,四边四角蓝色的海浪纹,左上角是正黄色填充深蓝色描边的日月旗,余下版面全部让渡给一艘巨大的舰船,那是明印集团梦开始的地方——家园号。

挨个传阅,制作确实精美,但做为纸币行代价有点大,可要做为银票的话只有区区1oo面值,兑换不过1oo金币,又太显鸡肋。只能说是实验版,丢出去试试水,根据市场的反应逐步降低成本。经济上的问题急不来,但凡着急明印集团纸币就和宋交子明宝钞一样,臭大街了。

没人懂经济,就全当是一场有趣的社会实验了。

——————————————

时光匆匆,流水年华,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过去。

就比方说陈海,回过神时自己马上奔三了;就比方说海瑞,回过神时黄土埋了半截腰,大半辈子一事无成,没能解救百姓于水火,没能匡君辅国,弄丢了妻女,养活不了一家老小,还要靠老母亲织布周转生计。

淳安城破已经过去很多年,多到已经没人在意海瑞曾经是淳安知县,毕竟真论罪东南官场岂不人头滚滚。这些年在好友王用汲的帮衬周转下,还有豫王有一搭没一搭的拉,海瑞在京做官,官居户部小小主司,但为民请命初心不易,并没有和光同尘,被受同僚排挤。

想为贫苦大众撑伞,代价就是年薪只有3两纹银,要养活老母妻子两个儿子(续弦生),苦啊。

海瑞能初心不改,佩服,但米缸已空。

揣上1两银子,海瑞走入家附近的米行,现买米的人不少,到也没太在意,都是吃五谷的嘛。

“伙计,买米。”

范老爷在后面悠哉悠哉哼着小曲,提前享受退休生活,店里小斯忙着脚不沾地。

“客官您来的可太巧了,俺们店里刚刚进了大量稻米,倭米口软,暹罗米香,天竺米长,还有大员岛上产的东海女人米,吃起来就和在啃东海王一样香软可口鲜嫩多汁。甭管哪种米都不贵,1o文钱1石,您要想吃啥出花来,小的给您挨个掺点。”

海瑞懵圈,一位自己听错了“甚么?店家,你家米价怎么才1o钱?还没到秋收米价就这么便宜了?莫不是霉米吧。”

“瞧客官您说得,咱范家粮行百年老字号,哪能卖霉米啊。米就这样者儿摆着,上等的好米,今早才磨好的。客官若是不信,后院堆满着稻谷,尽可买回去自己磨着用。”

海瑞道“某从未碰见过如此便宜了米,先买一石。。。。。。。。你们的米是从哪里来的?”

小斯朝后撇了撇,悄悄的对海瑞说道“客官有所不知,东海大米清仓大处理,跟不要钱一样,是老板从威海运来的。现在市面上的稻米全是东海米,光东江米巷运米的昼夜不绝。”

找了零钱,背上沉重的米袋子,海瑞的黑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幸福,走回家里额头已经满是冷汗。

把米交给妻子,海瑞二次出门,吃着街上扬起的尘土,走到东江米巷,连续逛好几家米行,至夜方归。

“母亲,要出大事了。”

海母踩着织布机“你一天不着家,就知道是出事了,出什么事了?”

“京城米价,现不过十几钱一石,因受米价影响,其他粮价也在往下跌。”

海瑞说道。

海母不懂“米价跌,粮食更便宜,难道不是好事吗?”

“米价便宜确实是好事,但母亲,再有一个月就是秋收了,百姓要缴纳赋税,售卖粮食,一石米才得十几钱,以贪官污吏的盘剥,岂不民变在即?”

海母停下了手,很惊恐“为什么会这样?米价为什么这么低?哪里来的稻米?”

“儿打听过,全是东海王的米。”

提到东海王,海母心中怒气难平。

“休提那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