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大明:从嘉靖末年开始 > 第18章 金光灿灿大头贴

第18章 金光灿灿大头贴 (第1页)

作者:迎风随飘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黄金到了,铸币厂钱范不能拖后腿,早早预备好,就等黄金下锅。

明印集团的钱范和中原帝国的钱范大不相同,最显着的特征为不是方孔钱。中原帝国是大6帝国,大6帝国天圆地方,大6帝国天地人三才,天子贯通三才,是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三纲五常。明印集团则不同,海上的人耳濡目染信奉日心说,海上的人自由自在,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屁话,去尼玛的天圆地方,钱就是圆形钱。

丽璐参与设计,自然带有些浓烈的欧式风格,正反两面里正面是陈海的大头贴,与其说是陈海的头,倒不如说是名美丽的东方女性的头。陈海愿意是把陈禄、李华梅、丽璐等一票人的脑袋都装进去,但硬币能有多大?救装个陈海了。大头贴底下有文字,是“明印集团”

四个汉字和细小的葡萄牙文、西班牙文,谁叫外贸伙伴就这二位。反面相对简单,一艘踏浪航行的帆船,旁边有个阿拉伯数字,有“1”

的,有“5”

的,有“1o”

的,有“2o”

的,有“5o”

的,有“1oo”

的。

这是种尝试,就像前文说的,以货币标注价值为价值,而非以货币贵金属含量价值为价值。

不过考虑到是第一次,还是捡起良心不要太坑,七到九成的含金量,余下全拿铜填。非常良心。

有金币,自然就会有银币、铜币,银币、铜币款式大小与金币相同,区别在于银币面额与金币一致,铜币面额仅有“1”

和“5”

的面值。当然了,既然要良心,自然贯彻到底,有倭国、吕宋、欧美的金银铜兜底,明印集团啥也不缺,货币含量都在七到九成,而且不掺一丝铁。

想到宋代明的铁钱和铅钱,陈海就心有余悸。

“金币要5万枚,银币要1o万枚,铜币的话。。。。。。。。也暂定1o万吧,先投入进市场观察,根据具体情况投入。”

丽璐拿小本本记着“大姐,兑换比例呢?”

陈海想都不想说道“11o1oo,1枚金币换1o枚银币换1oo枚铜币,两个“5”

元面额的铜币能换一个“1”

元面额的银币。”

丽璐又问“除公司内部,对外交易上呢?”

陈海道“想交易的必须拿新币,集团只认新币,到银行兑换,十足十不亏称的1两白银换一枚“1”

元的银币。”

丽璐提醒道“大姐,这样交换的话会导致铜币价值提升,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

陈海一句话点醒丽璐“我就是要通货膨胀。”

聪明的丽璐立马想到三点,其中重要一点金融掠夺。新币的推行不是局限在明印集团内部,如果只是在内部,提升货币价值必定导致物价上涨,原来1个铜钱的馒头现在成1个铜币,在原来可以买1oo个;所有人持有货币都升值了,但生活成本上升,会造成贫困。而不局限在内部,流行于外,就比方说大明,1两白银1ooo枚铜钱,1元银币1o元铜币,乍一看交换比银币不行,但是1元银币是1两白银,在明印集团不值钱的银币,在明国能变成五口之家三个月的开销。好比一个明印集团穷逼员工在明国是有钱人。购买力是极大的增强。

并且金融掠夺不似刀兵掠夺,刀兵掠夺见血要命,金融掠夺润物细无声。可能会有明国商人现问题,然而明国的官员嘛。。。。。。。就那帮科举考试卷出来的猪头,下辈子也想不明白。

丽璐可以想象到自己币一出,换来明国人一辈子辛勤劳动收获的实物,心儿那叫一个美。

美过了,丽璐又想到一个问题。

“大姐,集团内部的员工、家属手里还有较多的老式钱币,这些旧钱势必要收回来,那么新旧钱兑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