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页 (第1页)

  【完结感言】

  这是我写小说以来,收藏最高、评论最多、收入最多的一本。

  第一次收藏过两千,第一次日更万字,第一次得到深水鱼雷。

  也是迄今为止最成熟的一本(每一本我都是这么想的,过一年再看……)

  虽然有瑕疵,但是每个角色都鲜活有感情,有独特的性格。

  林父林母,黛玉姚三,文四卓哥,皇帝皇后,太上皇,阿姜,大师兄和其他师兄们,猴哥和师父,金翅大鹏cp,都很鲜活。每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各自的命运。

  林如海眼界极高,给女儿开蒙用的是当过知府的贾雨村,所以练武也找了个著名女侠。贾敏是标准的贵妇人,温柔优雅爱哭,善良但有那个等级特有的傲慢和挑剔。

  黛玉的聪慧、细心、学霸属性、美貌和可爱的性格让她人见人爱,她又萌又帅,完美的没啥可说了。姚三郎就是标准的青春期叛逆小男孩,外加中二懒惰,还有特别禁打。

  文四和卓哥的爱恨纠缠全由性格而成,文四姐的呆萌凶残与果断并存,卓哥隐忍蛰伏的性格让他成就事业,对自己外貌的执念让他力捧文四,也差点把老婆丢了。卓哥极其聪明,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很多时候,人就是最大的变数。有些人会成为棋子和奴才,文四不是。正正如文四不是他吹捧中美貌无数的女侠,世间的谎言太多了。

  皇帝皇后是我理想中的皇帝,取材于李世民和长孙后,宋真宗和刘后,朱棣和徐后,皇帝偏向于笑面虎属性,看起来萌萌哒,实际上多疑又狠毒,能忍人所不能忍。

  太上皇就是个标准的帝王,忌惮太子和权臣,忌惮武将,最终自毁前程。

  文通明的悲剧也正如古代将军们通常的死亡方式——不是马革裹尸,没有死于明刀暗箭的战场,而是死于阴暗的政治斗争。他有一腔道义,和一个无道昏君。他不像有些人那样善于利用隐私权谋和文人政治,他不懂得阴私谄柔,是个英俊又强大的真英雄。是太上皇错了,是世道黑暗容不下英雄,是不做事的人要害死做事的人,并不是他错了。他不懂战队,不知道谄媚君王和对小人行贿,所以他死了,他的死是君王自毁城墙,是小人自寻死路,是百姓的悲哀,是中国古代流氓政治的必然。

  我颇为喜欢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因为诸子百家,也不是因为自由奔放。我读过很多书,为肮脏的政治手段而着迷,因为写小说有用,说不准以后还要以此‘苟全性命’。但我最爱的、最崇敬的,永远是那些真正的英雄豪杰、是心中有道义的人,是纯粹热烈正直的人。【那个时期最高几倍的准则不是君臣秩序,不是‘忠君’‘爱国’,而是‘道义’之有无。那个时期,华夏民族的精神还远远没有委顿道甘心当奴才去死的程度。没有什么‘天经地义’的狗屁君臣秩序,而是基于个人的‘心中的道义’。那是精神自由而强悍的时代。】——这段引用自《流血的祭坛》

  秦阿姜其人,既不是循规蹈矩的乖孩子,也不是放荡形骸的浪子。他对政治时局的失望让他热爱着武侠小说,热爱那些能凌驾于权力、贵族门阀、等级制度之上,主持正义的人。百姓崇拜清官,他知道官场中容不下清官,所以就去崇拜一个如惊雷、如霹雳的女人,一个正义的女侠。虽然那是个虚构的形象,虽然虚构这个形象的人是为了利益。

  镇元大仙看遍了多少年兴亡离合,从天庭的改朝换代看到凡间的改朝换代,什么都看淡了。他就是我理想中的道士,也受了道德经和一些宋明时期的道家故事影响,一个清修的、自耕自食的道士,闲云野鹤,世间的纷扰与他全然无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菩提老祖也是这样的。

  但蚩休大师兄不同,他从被师父救走之后就开始蛰伏,非常有耐心的蛰伏,静静的等待时机,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完美又璀璨迷人,教育师弟们成为人才。大师兄对于族人的执念从未停止,也从未显露与人前。一个人为了一个信念,在心里默默坚持了几千年,不宣之于口,不书于墨,即使没有机会也不绝望,这是何等的毅力和心念。然后在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果断出手,建立国度。在写大师兄的名字时,我就设定好了九黎族最后一个族人的身份,爱果冻的设定是后加的。昨天重看大师兄番外,窗外雷声隐隐,细雨绵绵,我忽然很伤感,几千年那个嬉笑打闹的少年,曾有多少个夜晚坐在房顶上,看着周天星斗流转,看着黑夜复明,他自己的梦想却总是遥遥无期。即使成功总需要坚持,他也坚持的太久、太久了。他深邃的眼眸中,看到的到底是绝望还是希望。他宽厚健壮的胸膛,雄壮的胸肌和坚硬的腹肌,一直在等待着建国之战,还是准备为了守护自己的国家和敌人决一死战。黑夜中深沉忧郁的大师兄,白天温柔细心善于抚养小孩的大师兄,师父面前乖巧的大师兄,无所不知的大师兄,他究竟付出多少辛苦呢。

  一开始就有很多人想要大师兄改成男主,我也想过,可是大师兄的心太深沉,而姚三郎心里只有黛玉一个。我爱黛玉,我希望她得到纯粹的爱,温柔的男朋友,还有一展才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