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小说网>五零职工家庭独生女[年代] > 91 第 91 章 说到这里沈以南就

91 第 91 章 说到这里沈以南就 (第1页)

作者:枝问雁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说到这里,沈以南就有些许的担心了,也不知道那几位爷爷现在过的怎么样,只不过多思无益,还是得自己去看一看。

他爸在两个月前是去过乡下看过一次的,那个时候几位爷爷也才刚被下放没多久,但他爸作为钢铁厂厂长,到底是没有那么自由,不太好经常过去,就算过去也只是把东西带到,然后说几句话就得走了,也不知道他们白天过的怎么样,那边的批|斗风气严不严重。

沈以南这次还从首都那边带了不少的药物,本来乡下的医疗就不好,那几位爷爷年纪也都大了,作为被下放改造的人员,就算生病生产队的人估计也不会送他们去医院,所以那些感冒药,退烧药,还有消炎药,到了关键的时候,可以说是能救命的。

那些吃的用的都是让他爸帮忙准备好,他明天直接带过去就行,而那些药物则全是爷爷私底下让警卫员去买来的,就怕到了省城这边买不到。沈爷爷对于那几个被下放的亲朋故旧的处境,着实是有些担心的,这次在孙子临行之前除了准备了一堆救命的药物,还再三交代孙子,一定要好好帮他慰问几句,并告诉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光明肯定是会到来的。

而乔嘉嘉听到了以南哥的话,安慰道:“一个月前我还去过姥姥家呢,那边的批|斗现象并不算多,风气并不算差,其他生产队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以南哥你放宽心。”

沈以南也不想让嘉嘉这个妹妹也跟着他一起担心,很快就结束了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说起了别的事情。

因为乔嘉嘉现在还没有放寒假,学校那边下午还要上学,所以沈以南没多久就离开了,约好等着放寒假再一起玩,到时候还去公园的溜冰场溜冰去,冬天的时候能玩的东西并不多,溜冰也可以说是冬天里少有的有趣活动了。再加上沈以南自己没两年也就要下乡插队当知青了,以后能像现在这样玩乐的日子也没多少了,自然是要趁着现在多放松一下的。

乔嘉嘉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对于以南哥邀请寒假的时候继续去公园那边溜冰也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现在上学完全没有以前轻松,虽然不需要考试了,但是平常也是要照常上课的,除此之外还有学工学农,一个学期上课的时间也就才四个月,有一个半月都要用来学工学农。

别以为这个年代就没有补课的了,其他学校乔嘉嘉不知道,但是她现在上学的职工子弟初中,偶尔星期天就是会补课的,学工学农每次的时间都不短,课程就会被落下很多,再加上他们现在学校工宣队的主席对于学习也是挺看重,所以偶尔课程落后太严重,就是会让星期天也留下补课的。

上学的时候事情这么多,能完全放松的时间也就只有寒暑假了,乔嘉嘉对于现在的寒暑假很珍惜了,现在她初一上学期马上就要上完了,还有三年半时间就会高中毕业。

现在又不能高考,高中毕业之后肯定就是要去工作了。就算乔家并不缺乔嘉嘉这一份工资,但是这个年代劳动光荣是最普遍的思想,乔嘉嘉毕了业之后绝对不可能待在家里啃老的,就算家里不在意,但是外边的人肯定是会嘀咕的。

而且这种与进步青年背道而驰的做法,是要被批判的,尤其是现在到了年纪在城里无法就业的年轻人,都是要上山下乡的,乔嘉嘉虽然是独生子女,并不用上山下乡,但是到了年纪不去就业,时间长了街道办那边说不定还会上门给她做思想工作,动员她去上山下乡。

为了避免麻烦,乔嘉嘉自然不会与这个年代的主流想法背道而驰,高中毕业后就是会去工作的,这个是早就做好的决定,唯一可能改变的,大概也就是做什么工作了吧,虽然还有三年半的时间,但家里已经给她罗列出好几种清闲的工作了,比如百货大楼、百货商店、供销社、书店的售货员,又或者是电影院的售票员,钢铁厂也是有宣传科的,她也可以去当个广播员。

基本上这些清闲工作,只要她点头,家里都能帮她找关系安排上,她自己是什么都不必担心的。

但工作再清闲也是工作,原本一年还有总共七天的节假日,尤其是现在因为大运动连春节都取消了,那些元旦、中秋之类的节假日也经常都是在工作中度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周上六天班,也就只有周末能休息一天,这样的日子还要维持好多年,至少也要等到恢复高考之后才能结束,现阶段乔嘉嘉肯定是不可能毕业之后当待业青年的。

一想到三年半以后就要成为“社畜打工人”

了,乔嘉嘉对于现在清闲的日子就无比珍惜,寒假就不说了,她几乎是天天去公园溜冰场那边打卡,而在夏天,也一改以前宅家的属性,隔三差五就会出去跟姜姜逛一逛街,到处玩一玩,夏天热一点也不算什么了,等高中毕业,可就没有这么悠闲的长假期了。

“刚刚是以南那孩子过来了吗?他们那边放寒假倒是怪早的。”

何英英一边梳着头发准备出门去上班,一边顺口问道。

“嗯,以南哥他们那边所有学校放假都怪早的。”

乔嘉嘉回道,然后又道:“而且以南哥他刚刚还跟我说,他等到高二毕业了,就要下乡插队当知青了,到时候就去何家村那边,他还准备要去看看何家村是什么样子的呢!”

至于以南哥还要顺便去看望几位下放改造的老爷爷,这事儿乔嘉嘉就没有提了,毕竟这件事有些敏感。

“那感情好呀,就在一个村子里,到时候跟你大舅二舅说一声,还能让他们帮忙照看一下。”

沈兴国这个厂长是六一年的时候调过来的,到现在已经七年了,说起来两家也认识七年了,沈以南这个孩子又经常过来带着自家闺女玩,也可以说是算是眼皮底子下长大的,何英英对于这孩子也是很喜欢的,而且人家还叫她姨呢,以后既然要到何家村那边下乡当知青,她这个做长辈的,自然也是该帮忙做点什么。

乔嘉嘉点点头也道:“何家村也是离省城最近的几个村子之一了,到时候沈伯伯去看以南哥也方便,在这边下乡插队当知青,日子也舒服一点。”

“说起来你姥姥家那边已经来了一批知青了,还有一批下放改造的人员,两伙人前后脚被送到了公社那边,每个生产队要领一些人回去安置的。

那些下放改造的人还好,不需要特意为他们准备房子,公社那边说了,这些人是送过来改造的,不能让他们太享受,主要是那批知青,有二十多个人呢,有男有女,现在村里也没有多余的空房子,得现给他们盖个住的地方,要盖三间房。

而且这些也都是年轻人,有些年轻气盛,住在一起经常会闹些矛盾,还有的只来了一个多月,就已经跟村里的姑娘谈起对象,村里社员没少跑去找大队长投诉,总之大队长现在忙的不得了。”

这些都是何英英听大侄子成文说的,这段时间村里天天家长里短说的也都是各种关于知青的事情。

虽然五几年的时候虽然就已经动员上山下乡了,但那时候都是到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插队当知青的,何家村离省城不远,又靠山又靠水,日子放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里,也绝对算不上艰苦的那一挂,所以那时候知青自然就不会到何家村来,也就是现在全面开展上山下乡运动了,何家村这边才分来了这么一批知青。

因为知青下乡插队在何家村还是头一回,而且这些还都是城里的学生,村里人新鲜的不得了,何成文带着媳妇儿闺女回家一趟,只待了一天,就听了一兜子关于知青的事情回来,上回过来乔家送鱼的时候,聊天顺口就把这些事情跟姑姑姑父说了。

何英英听完这事,其实也没怎么惊讶,他们筒子楼里有四五户人家的孩子已经在半个月前下乡走了,当时还是大卡车接走的,就算去再远的地方,半个月也肯定是能到了,所以何家村那边到了第一批知青,也挺正常的,她估摸着后面估计还会再来,毕竟她感觉上山下乡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结束不了,就连他们街道这边都已经在做第二批下乡人员的登记了。

第二天,沈以南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就去了红星公社那边,他从他爸那里知道了那几位爷爷下放的村子在哪,再加上他爸也早就去过,还给他画了一个简陋的地图,跟着地图上面的路线走,沈以南并不觉得自己会迷路,好歹之前和几个堂兄弟也是被大伯,二伯扔到部队里跟着训练过好几个寒暑假的,最基本的侦查认路,他还是没问题的。

到了那边天已经有快要亮的趋势,沈以南也就只能赶紧把那些东西都交到几位老人家手里,然后把爷爷要他带的话也都仔仔细细地交代了一遍,然后才放心离开。

接下来他还准备去何家村那边看看,反正都大老远跑过来了,就这么回去也没有事情做,倒还不如提前去看看以后插队的地方。

乡下每天上工的时间很早,五点就已经吹哨了,干两个小时才会回家吃饭,沈以南他到何家村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生产队的社员去上工,路上的人实在不少。

对于何家村的人来说,沈以南绝对算得上是生面孔,而且一看穿着,就不像是乡下人,绝对是城里来的。村里那些才来一个多月的知青,倒是也有人跟沈以南这个陌生面孔穿着打扮差不多,但是大家也不会把沈以南当成知青,村里那二十多个知青,早就被认熟了,走在路上,大家连那些知青的名字都能叫得出来,这会儿是绝对不会误认的。

因为这个年代不管到哪里都要有介绍信,见了陌生面孔,基本上都会上去问询,查户口更是基操。

“你是哪里来的?到我们村里做什么?”

何大队长听到有人说村里来了个陌生面孔,就顺路走到这边盘问了几句。

“我是省城来的,到何成文家走亲戚,我家跟乔家也认识。”

沈以南一边掏出随身带着的介绍信一边说道。

他这会儿敢这么说也是提前做了准备的,身上还带着何姨的手写信,反正要是村里问,就说是何家亲戚,到时候何家人也不会拆穿。

何大队长看了看那封介绍信,发现并不是什么盲流,而且还是省城钢铁厂的,看到这里,他对这个少年的说辞就已经相信了,要说他们村对城里的哪个工厂最熟悉,那肯定是省城的第一大厂钢铁厂,乔家一家人都在那里工作呢,何家也是,有三个儿子都是钢铁厂的工人,村里也有一个也是钢铁厂的。

这个少年既然能拿出钢铁厂那边的介绍信证明身份,那么跟何家、乔家两家认识自然也就作不得什么假,于是何大队长还很热心地说道:“看样子你应该是第一回来我们村走亲戚吧?知道了他们家怎么走吗?用不用我找人给你带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