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2页)

来了两个男生,可能是迟燎的同学,站在走廊和他说了几句话。

迟燎便抬起头,神色很淡地听着,最后好像是轻笑了下,嘴角微勾又转瞬即逝。秋冬的阳光吝啬地爬进来,却大方地在他挺直的鼻梁凝聚一道光。

应云碎脚步倏然停住,盯着他看。

心底泛起丝异样。

大概是那副闲散的坐姿和轻抬下巴的神态,他这一瞬竟觉得迟燎挺有大佬范儿,好像习惯了坐着听人讲事,漫不经心的高傲感。气质和另外两个男生截然不同。

也完全不像自己面前,傻乎乎炫耀抽中两袋薯片的人。

应该是错觉,因为俩男生走后,迟燎注意到站在门口的应云碎便笑起来,露出虎牙的那种笑,又乖又傻地招手做口型:

“快来坐!”

-

白邦先教授在下午两点落席开讲。

无框眼镜、齐肩的灰白长、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极富感染力的慈祥笑容,确实就是应云碎穿书前的恩师模样。

迟燎偏头看向应云碎时,惊觉他的云碎哥正眼睛眨也不眨望着讲台,手握成拳搁在膝头,睫毛像蜻蜓羽翼微微颤抖,好像看见了什么活化石。

领证都没这么专注激动过,迟燎搓了下手指的纹身,有些不爽说着话的和蔼老头。

和蔼老头侃侃而谈着艺术媒介,这种理论性讲座,迟燎听得似懂非懂。他索性开始想自己的事儿,再回过神时已是互动环节。白邦先不知提出了啥问题,竟主动cue道:

“最后一排的男生有什么想法吗。”

迟燎一愣,不知为何会注意到自己。

学生助理已拿着话筒走下来,他忙应急地扫了眼ppt,是杜尚经典又饱受争议的艺术装置《泉》。

他打算瞎说两句,不想话筒

递给了身旁的应云碎。

迟燎觉得应云碎当了自己的挡箭牌,皱起眉:“云碎哥,还是我帮你。”

他小声道,手抓着两个位置之间的扶手。

然而应云碎却按住了他的手,轻轻摇了摇头。

“没事儿,不用。”

他的手很冰,覆盖在迟燎的手背,一擦即过,像风。

迟燎定定地看着他。

西厅的目光都聚焦到最后一排,应云碎有些恍然。

上辈子也是如此,他坐在阶梯教室的角落,被教授主动抽起回答问题。后来白邦先才告诉他,理论难免枯燥,现在的学生又不爱表达,互动环节他避免尴尬,只能被迫点人。

他不会刁难,选的人自然是有把握的。他在台上,对谁认真在听、谁有想法最为心知肚明。而应云碎端坐得仿佛精致石膏,像老师最青睐的课代表,很难不让人注意。

此刻和那时相比,年龄不同,学校不同,演讲的主题不同,应云碎的身份不同,甚至世界都不同。

但他竟还是宿命般接过了教授的话筒。

宛若穿书前,他远远地望着白邦先,沉默思索了一会,清淡的声音透过麦克不疾不徐响起:

“白老师好,我个人认为以当代艺术史的视阈来看,物和材料在艺术本体论中是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的。”

四下立马响起窃窃私语。

冷不丁被抽问是挺倒霉的一件事,但这位同学并不局促慌张,轻和自然平铺直叙,挡不住他的信手拈来:

“……立体主义将本非艺术媒材的人造物,诸如报纸、麻绳、墙纸等来转化为艺术媒材,与传统画材一起构成反视错觉的拼贴画;而达达主义和现实主义则更留意foundobject自身的社会或心理属性,借此凝聚作品的主题;至于杜尚,他完全跳出了传统绘画的特定框架,选中带有工业特性的人工制品,像自行车轮、瓶架、雪橇、小便器诸如此类,都是完全与传统媒材无关的日用品。在我看来他将人造物彻底驯服为表意媒介的同时,又将其保持在某种反表意的语境之中,因为……”

众人愕然。

倒不是不明觉厉,来这个讲座的基本就那几个专业,刚白邦先讲得也比较深,他们自然都听得懂。

也就是因为听得懂,才能感受到他用词多么严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