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第1页)

作者:银河灿烂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改革开放前还好,反正一切都有指标,按计划生产。下面的供销社即使再不情愿,也要捏着鼻子收下第四食品厂出品的东西,里面即使有蟑螂腿,那也只能装作看不见。

  供销社装作看不见,但前来买货的人民群众可不是瞎子,久而久之,一听到是第四食品厂的产品,就垮起个脸,少拿一点货甚至扭头就走。

  然而改革来了,虽然整个计划的规章制度尚未完全改变,但在穗城这样经济改革气氛浓厚的南方城市,大大小小的供销单位有了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至少,可以选择由哪家国营食品厂进行生产,或者进哪一种货。

  这么一来,第四食品厂就遭了殃,订单降低的很快。这两个月更是连过节费也不了。

  想到这里,阿彤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兰姐。如果你要做什么生意,也带一带我吧,我们厂效益再差下去,我这个临时工工资估计还能降低。”

  “我知道了,但是应该还没到这个地步吧?”

陈兰君点点头,说,“至少还能撑几年。”

  真到了第四食品厂门口,陈兰君跟着阿彤进到厂里车间去拿冰棍,越感觉到虽然许多国营企业破产是在几年后,但其实这些企业是在现在就死了的。

  譬如车间的一个工人,明显着就是私自将冰棍卖给他们的。

  当陈兰君交钱的时候,那个工人无比顺畅的将买冰棍的钱塞进了自己的腰包——很显然,这钱是不会进厂里的账户的。

  离开之前,陈兰君回头看了一眼,车间里的机器只开动了一半,工人们大多懒懒散散地磨洋工,渴了就顺手拿一根冰棍吃。

  这个第四食品厂,迟早药丸。

  回到榕树下,陈兰君叼着一根老冰棍,将自家生产的方便面拿出来,盯了老半天。

  然后扭头问一旁吃冰棍的庞小芃:

  “小芃,问你个事。你听说过企业承包吗?”

  第67章

  提到“承包”

两个字,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田地、山林之类的。

  然而改革的风也同样吹到城市,“承包”

也一样。只不过承包的对象变了,由田地变为企业。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着各种问题。工厂只管生产,至于生产出来的东西,全凭国家包销。许多企业不仅不能盈利,反而成为财政的负担。

  改革之后,销售这一环国家不再包揽,这一状况越明显,市场与计划的双轨制将这些竞争力本就不强的企业立刻甩到了沙滩上。

  在这个时候,企业承包制度忽然成了许多地方的灵丹妙药。个人签订承包书,具体过程与农村的土地承包类似,交足应有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陈兰君曾经见过几个由承包企业家的老板。

  “那个年代,刚提出企业承包制的时候,没几个职工敢去说的。”

一个老板曾向陈兰君感叹,“本来嘛,一旦承包,就是个人要背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债,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呢!

谁敢。我当时是真的又激动又怕,还好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