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樱花树下的剑 > 第180章 谋定而后动二

第180章 谋定而后动二 (第2页)

作者:东君不换梨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说起来有点麻烦,我给你说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长平之战。”

奈良樱落起了个头。

“这个故事你在书中写过,我也看过,只是这个故事和这场战役什么关系呢,难道可以类比吗?”

山中里美松开了他的手,一脸疑惑的看向他,这一刻她有点觉得他在唬她。

她站起身来,边思考边自语:“这场战争是秦与赵之间的战争,赵国临阵换将,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秦那边也秘密换将,换上了杀神白起。赵括能力不足,中了埋伏,然后被干掉了。就这么一个故事,有什么价值吗?”

奈良樱落笑着反问:“你觉得决定这场战争走势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你考我呢。”

山中里美了解奈良樱落,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这个故事,那么必有缘由,虽然心中怀疑,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从一般人的角度看,赵括确实不行。但从上位者的角度看,赵括做的还算可以。”

“很多人以为赵国是中了反间计才启用了赵括,但临阵换将本就是大忌,这个时候换人,那么换上的人一定是要对下服众,对上有符合利益集团利益的人。如果赵括不服众,那么被围四十多天,弹尽粮绝之际还能组织军队有效进攻,没有哗变。而且赵括身先士卒,在他死了之后,四十万赵军才投降的。注意,是他死了之后,军队才投降的。”

“这样在军队中甚有威望的人,可以完全掌控军队的人,怎么能是一句纸上谈兵能概括的呢?”

“如果赵括是个庸才,为什么要偷偷换上白起,为什么要打信息差,原先的守将王龁可不差。因为对位的是廉颇,如果王龁是庸才,廉颇也必定是庸才。”

“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山中里美念叨起了书中的原句。

“为什么换赵括?因为廉颇不行吗?不尽然也,因为廉颇与王龁的对峙,看似不胜不败,但是却消耗了海量的钱粮。上位者讲究利益对等,如果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没有达成战略目的,廉颇就是不合格的,这很简单。”

“如果赵括不是庸才,为什么要用重金用反间计换赵括上,也很简单,因为这样海量的消耗钱粮的对峙,秦国也受不了了,秦国也想战。”

“既然是战,那么就是决战,理所应当的派出了秦国最强的将领,并且还与赵国打信息差。战场瞬息变化,信息差往往决定着胜负的走向。”

“反间计的战略目的不是赵括,而是赵国的决策层。”

“这有点像是你说的冷战思维,在反间计的作用下,赵国在两国的心里博弈中先败下阵来。从换将的那一刻,赵国就已经有了败相,这和换谁无关。”

“赵括为什么会中计?”

“因为白起敢拿十几万人的命不当回事,敢用这么多人当诱饵,诱敌深入,这个时候赵括不上,他手下的将领也不同意。因为这十几万人不是诱饵,而是天大的军功,而赵括是贵族,他虽无法理解底层军士对军功的渴望,但也不能压制着汹涌的战意。军心是很重要的。”

“因为不知道对面是白起,所以赵括理所应当的认为王龁没这么大魄力,那么这就是战机,所以全线出击。这就是信息差的作用。”

“白起的战略就是对赌,风险亦很大,如果他没有切断赵军的粮道,那么他就会陷入巨大的危险。”

“胜负往往就在一瞬间。”

“赵括被围,并不代表他败了。白起一时间也吃不下赵括,因为兵力相差不多。相反,被围的时候赵括没有第一时间突围,他是在等。等什么?等援军。如果赵国的援军先到,那么内外夹击下,秦军必败。”

“同样,白起也在等,他一边死围,一边死等秦国援军。”

“这个时候战争的局势已经不在战场内,而是在战场外。”

“赵国决策层内部已经吵起来了,这个时候想的不是动员全国去决战,而是想着谈判。”

“而秦国呢,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