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第1页)

作者:易中天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六章

1。三种形象的说法是朱维铮先生提出的。

2。三种意见的说法是钱穆先生提出的。

3。见《三国志·关羽传》。

4。请参看胡适《〈三国志演义〉序》。

5。请参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6。见《三国志·陆逊传》及裴松之注引《吴录》。

7。见《三国志·邓芝传》。

8。以上见《三国志·吴主传》。

9。见《三国志·邓芝传》。

10。见《三国志·吴主传》。

11。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12。见《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13。以下涉及刘备事,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先主传》。

14。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15。见《三国志》之《鲁肃传》、《吕蒙传》。

16。据说当时曹丕眺望长江说:“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见《三国志·吴主传》。

17。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18。见《三国志·简雍传》。

19。见《三国志·黄权传》。

20。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所谓“五虎上将”

其实只有这四人。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张飞为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也没有赵云。后来由于姜维等人打抱不平,赵云才在第二年被追谥为顺平侯。

21。请参看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见诸葛亮《后出师表》。此文正史不载,文集不录,学者多疑为伪作,但仍可代表诸葛亮的思想。

23。范文澜《中国通史》说,曹操在北方,诸葛亮在蜀国,都“革去了一些东汉的恶政”

。田余庆《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一文则说,曹操“去浮华、清吏治、抑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