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新贵家的小娇女 > 第一百零八章 母女

第一百零八章 母女 (第1页)

虽然姜玫年纪小些,但叶洵官位比付主簿要高,所以薛氏进门来,先给姜玫见礼,姜玫还了一礼,道“付姑娘才来,付夫人就到了,两位是约好了一起来的吗?”

不用姜玫提,薛氏也看到付依兰了,更别提她本就是为了付依兰来的,看付依兰微垂着脸,并不说话的模样,薛氏只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只是到底还记着这里是县令府邸呢,薛氏收敛了情绪,道“依兰年纪小不懂事,今日还来叨扰,是妾身管教无方,还请叶夫人见谅。”

“哪里,来者是客,付夫人和付姑娘不怪我怠慢才是。”

姜玫没去管那母女俩的眉眼官司,“刚刚付姑娘提到徐家……”

“夫人!”

付依兰见姜玫要提徐菁的事,连忙打断了姜玫,显然不想叫继母知道徐菁的事,“我,我只是听说叶夫人是京城人士,想来请教京城的物产风情,将来……没想到母亲跟着就来了,母亲也想了解一下吗?”

付依兰刚开口还紧张,生怕姜玫否认她的话,见姜玫没说话,后头的就越说越顺了,甚至还熟门熟路的给继母挖了个坑。

薛氏眸子暗了暗,心道这个继女还真是个不省心的,只是当着姜玫的面,还得做出一副宽容大方的模样,道“你这孩子真是,明日就是年节了,叶夫人也有许多事情要忙,你想请教京城的风物人情,几时不能来?”

话里话外都在说付依兰不懂事,不会替人着想。

姜玫瞧着这母女俩就演出一场内宅争斗的大戏,没觉得有趣,只觉得厌烦,道“付夫人、付姑娘,不如你们先商量好了再来,要过年了,我确实挺忙的。”

薛氏脸色越难看了些,付依兰这个继女就不省心,而姜玫这话,说的可不太客气,要她们商量好了来,便是将付依兰不懂事和她管家无方都坐实了。偏偏她还无法反驳,只得顺着道“可不是,依兰,今日先随我回府去吧,你出嫁还早,年后再来请教也是一样,何况陈大人的任期还有三年呢!”

付依兰听姜玫的话就不痛快,再听薛氏这么说,越恼恨,这话说的像她急着要嫁到陈家去一般。只是今日姜玫虽没拆穿她,但也没有顺着台阶帮她的意思,付依兰心知薛氏占着长辈的身份,今日她是占不到上风了,只得答应道“是,母亲,我知道了。”

姜玫让络儿送两人出去,自己往回走。付家母女俩斗法她不是头一回见了,既不将薛氏暗自打压的话放在心里,也不把付依兰故意示弱博取同情的表现当回事,但显然,不明真相的下人们已经在窃窃私语了。

姜玫往常出门,便听了不少诸如后娘苛待继女、付家姑娘实在不容易的话;也有人说后母难为,瞧着付家姑娘的打扮,便知继母没亏待她吃穿,如此还要被付家姑娘怨怪,实在太不容易了。府上的下人,姜玫也敲打约束过,不过管人不许作威作福,可私下里说说闲话又不能重罚,当面说两句,不用多久还是照常。姜玫懒得去留心这些人说些什么,左右这些闲话付家母女俩也不见得不喜欢。

姜玫出去见付家母女,叶洵就在花厅里剥花生。要过年了,花生米的用处不少,吃暖锅可以加在调料里,包汤圆可以加到馅料里,若有闲情还可以做酥糖。当然,没人能使唤叶洵做事,叶洵剥花生单纯是自己没什么事做,剥了一把,往嘴里塞两颗,剩下的放到小盆里。

姜玫看了眼一地的花生壳,再看叶洵搓一搓,吹落一把花生皮,不由扯扯嘴角,道“你这是做什么呢?”

“听说南方过年要吃汤圆,才能一年都团团圆圆的,这不是想着咱们也凑凑趣嘛,先把花生剥好。”

叶洵把搓干净的花生丢到小盆里,不大的瓷盆里已经放了小半盆花生,白净净圆滚滚,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

姜玫捏了颗花生塞自己口中,道“我还是喜欢黑芝麻的!”

“黑芝麻的也包,不过我不会炒芝麻,交给孙大厨去做了。”

叶洵并不觉得自己不会炒芝麻是什么丢人的事,一面剥花生,一面道,“那付家姑娘找你做什么?”

姜玫把刚才的事简单说了一遍,道“我瞧着,像是付依兰来找徐菁,或许想见见她,或许想趁着年节,求求我将徐菁放出去;而付夫人大约是知道了这事追过来的,想想先前的徐知府是贪污被斩的,付依兰的母亲因为徐家的事被休弃,可见付主簿一心要与徐家撇清关系,想来是不会愿意再与徐家扯上关系的。只是,付依兰瞧着也不像这么好心的人。”

徐菁说是付依兰的表姐妹,实际上关系远了,当初付主簿被徐知府提携,可徐家也没将徐氏当正经亲戚,更别说付依兰跟徐菁了。所以,要说付依兰跟徐菁姐妹情深,专门跑来见徐菁,想帮助她,姜玫是不信的。

“先是有人替了徐菁,如今付依兰又专门上门来找她,看来这个徐菁还有些不同,娘子,找个人盯着她吧!”

叶洵听姜玫说完,若有所思。

姜玫点点头,道“我知道,先前现徐菁拿小丫鬟替了她,我就留了心,吩咐人盯着呢!”

两人夹七夹八的聊着天,将一兜花生剥好了,这才在李嬷嬷的催促下进了屋里。

姜玫和叶洵都是头一年在外面过年,他们在浔阳县没什么亲友,过年也难免冷清些,放了本地的下人回家过年,府里人就更少了些。早起贴了桃符和春联,午后祭了祖,剩下的就只有年夜饭这一项了。

叶洵提前吩咐了,索性过年都吃暖锅,叶洵跟姜玫吃一桌,下人们也是几人围一桌。人围在一起,加上热腾腾的暖锅,气氛也热闹起来。

暖锅本是北地的习俗,北地天冷,尤其是大户人家,菜品又多,到了冬天,吃不了几口就冷了,便是热一热,吃着也没什么滋味。后来就有人做出了暖锅,用炭火烧着,加了热汤,肉和菜都做成半成品切好了端上桌,喜欢哪样就放到暖锅里煮一煮,再也不用担心天冷菜凉了。

姜玫和叶洵都是吃惯了暖锅的,不过北地天寒,冬天里肉食倒是不难的,反倒是新鲜的蔬菜不易得,数来数去也就是大白菜冻豆腐之类的,不能说不好吃,只是太过单调了。浔阳县却不同,单单青菜就有好几种,因为叶洵特别嘱咐过,桌上单单新鲜的蔬菜就占了一大半,看着格外的清爽。

暖锅适合一群人围着吃,但下人们若是与他们同坐,基本上就不可能动筷了,大过年的,姜玫也不愿意叫人不尽兴,索性叫她们自己吃一桌,她就与叶洵坐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