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选择老师 (第1页)

作者:白溪洛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村长之所以那么说就是不想得罪知青,虽然他们已经到了村里,就是要受村里的村干部管理。

但他们身上的才华,以及学习作为村长的苏国梁还是认同的,他们这一群人中有可能会选上。

到时候他们来教村里孩子们,肯定不可能得罪,而且他所说的话大部分也是真的,从始至终他都看得很清楚,知道城里的孩子与农村孩子的区别。

虽然他们现在到了农村,干活不如农村的孩子,但是身上的那股劲,那股气质,真的不是农村孩子能比的。

虽然很多村民看不上知青的那种矫情,特别是在干活的时候,扭扭捏捏挑一个东西,也感觉要了他们的老命。

但不可否认有些男知青长得好看,也让村里很多姑娘喜欢,如果不是他们是知青,相信很多村民都很满意这样的女婿。

女知青也是如此,很多长得漂亮又有气质,对于农村人来说,不是他们喜欢的类型,但是就是能吸引很多村里的小伙。

虽然知青与村里的人有天然的对立,但是村里的很多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男孩可以长成他们那样仪表堂堂,女孩也是长得如花似玉。

所以不管村里的村民有什么不满,村长的话也让他们也不敢再说什么,这边知青的气也消了,毕竟村长都表态了。

都纷纷的回知青院去学习,而白慧慧与其他的村干部就回村里办公之地,然后商量着接下来该怎么做。

对于考核老师他们这些村干部都不会,他们学历也不是很高,像村长也只是小学毕业,学历高一点的就是肖会计初中毕业。

也正是因为他初中毕业,才能在村里做会计,村支书也如村长一样,其他的更不用说都是小学毕业的。

而白慧慧虽然是大学毕业,但也只是前世,原主只是上了一下小学,根本没有读,几年就没读了。

就算白慧慧懂这些知识,考核这些知青以及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也是绰绰有余,但现在的身体只是小学没毕业。

如果说她懂的话村长他们肯定会立刻怀疑她是不是特务,说不定她就会被马上带去调查,所以白慧慧也装着不懂。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村长与村支书决定去公社找梁书记,让梁书记派公社其他学校的老师,还有让公社派几个干部来。

可以让苏家村老师的考核,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就算到时候有些人没考中,又或者其他的原因没有考上也不用被质疑。

而他们这些村干部就开始去村民,还有知青那里去查看每一个人的品行,当然也只是做参考而已。

毕竟现在问他们这些问题可能不会显得公平公正,有些村民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老师去说知青坏话。

知青院的知青也是如此,他们也肯定是竞争对手,会说其他知青的坏话,经过村干部的讨论,他们这一次不问了。

而是等报名之后,再去暗中查看这些报名人的品行,不管是村里的人,还是知青都是如此。

这些人的品行很重要,如果他再有才华品行不当,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们的一生受到伤害。

特别是有些势利眼的老师,在课堂上去用话语说某一个学生,会让学生一辈子都记在心里,明知道学生的家庭困难,还要说出难听的话。

对于这一些白慧慧深有体会,在前世的时候就有遇到过,有些时候家里条件好的学生,就比较受老师的欢迎。

每一次都对他关照有加,对于贫困的学生,每一次都故意嘲讽,虽然看似无益,但是老师每一句话都会让那个学生更加自卑。

还有那些长得好看的,也是往往老师比较喜欢的,那些样貌稍微难看一点的,老师有时候也会拿他作为参照物开玩笑。

还有更多的例子,在前世白慧慧也看过很多新闻,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成就学生,一个不好的老师也能毁掉一个学生的一生。

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人物,他们所说的话,孩子们记在心里更加深刻,这也是为什么白慧慧会提出要品行端正的。

况且这一次她的孙子孙女也要去上学,虽然只是读小学,但白慧慧也不允许他们受到区别的对待。

小学是学生时代的起点,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如果老师选的好,孩子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心理,而且在这个时代更重要。

特别是读书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有些孩子因为老师的一些看法,读书读到一半就不想读,那也是白慧慧不想看到的。

前世看过太多的例子,在很贫穷的山村里面,很多孩子就是读书读不下去出去工作,大部分都是进工厂。

这些也与老师的教育有关,有些老师就觉得你读书读不下去了,就去工厂打工,扭螺丝钉,反正不要影响好的学生。

对于这些老师的做法,白慧或者是不认同的,不管这些孩子读书的成绩怎么样,至少要让他们在学校里多待。

如果尽早的去出社会,将来某一天这些孩子肯定也会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在学校多待一些时间,有好的老师引导,会不会不一样?

既然村干部都这样决定,村长自然没有话说,而且也决定现在就动身去公社,尽早把事情落实下来。

同时也开始安排肖会计,白慧慧他们这些不去公社的村干部,去村里的每一家每户通知一下,特别是有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家庭。

这一次他们一致认为上学的年龄最大的可以12岁,只要他们愿意到学校,不管是读几年级都可以去。

有很多孩子到了12岁还没有上过学,现在村里建好学校了,竟然希望他们去学校里待一段时间,而不是过早的去跟着父母上工。

而在别的村读书的孩子,也要让他们下半学期就在村里学校上,所以他们兵分两路,按照距离开始一家一家的去走访。

开始的几家白慧慧走访的还很顺利,这几家都是苏家人,而且苏家出了一些人物,都是读过书的。

作为家长的他们自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而且经过白慧慧的劝说,女孩子他们也同意送去,对于这一点白慧慧也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