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武帝文治七 (第2页)

朕是懂战争调和的。

刘彻如今对于这种程度的调侃早已能够做到淡然处之并且还能十分自得地加以熟练运用了。

而收听天幕的霍去病则很是懊恼。

怎么个“顺手消灭”

闽越法啊?

他真的很是好奇。

建元六年,闽越又击南越。实际上,自从秦将赵佗建立南越并将中原制度带到此处之后,一直都是百越之中的领头羊,对上闽越,纵使赵佗刚刚在两年前去世,南越其实胜算不小。

但是鉴于当时的南越名义上已经归附了汉朝,南越还是悄摸摸地向汉武帝上奏请示以观风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汉朝中央置之不理,南越便趁机拒绝臣服汉朝也未可知。

当时的百越地区对于中原地区的人来说便是瘴气弥漫的不毛之地,甚至于怀疑此地的空气都能杀人于无形,几乎与汉朝是另一个世界。

在这一年开始彻底掌握大权的汉武帝对此的反应也堪称迅速与坚决。

那就是出兵。

两路夹击攻打闽越。

赵佗?

甫一听到这个有些熟悉的名字,始皇帝先是怀疑是同名同姓,但是素来周全的他并不会忘却这个名字之前加上的那个定语“秦将”

看来确实是他大秦的那个赵佗。

但是……

始皇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一个秦朝的将领,甚至于在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能够领兵出征了,结果一路活到了那个汉武帝的时代?

赵佗,还有夏无且,怎么他大秦的臣子一个个都还挺能活的?

这得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啊。

就始皇帝从天幕的信息之中总觉,保守估计得有五六个吧?

始皇帝甚至开始怀疑起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说好的他们大秦由于时间久远,大家的普遍寿命都不长的呢?

至于刘彻,因为早已对那个南越国王的生平及长寿有过一番感慨,所以情绪还算稳定。

他只是想起了当日淮南王那篇辞藻华丽的上书,字里行间将百越地

区描绘成人间炼狱,妄图让自己停止出兵的想法,倒与这天幕所说的有些吻合。

战争的结果嘛,那自然是汉武帝喜闻乐见的。

闽越人杀死自己的国王向汉朝谢罪。

建元六年,这个在历史上并不起眼的年份,却为西南地区埋下了绵长悠远的伏笔。

正是在这一年,一个叫唐蒙的汉朝县令奉命前往南越,通报闽越的臣服,而在南越的庆功宴上,唐蒙意外地发现了来自蜀地的枸酱。

而南越国也因为声势浩大的汉军的雷霆出击而备受震慑,遣太子入长安宿卫。

在汉朝,这位南越国的太子结识了一位邯郸女子,步入爱河。等其父去世,他回国即位,这位邯郸女子便成为了他的王后。

而等他去世之后,其幼子即位,年轻的邯郸女子翻身成为了南越国的太后。

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

发现了来自蜀地的枸酱?那又如何?

许多人有些不明所以。

但是早有心思敏锐的人顿时浑身一凛。

是了,枸酱不算什么,重点是,南越国是从哪里获得的来自蜀地的食物的呢?

简直是细思极恐。

不对,简直是细思则喜出望外啊!

枸酱之事尚且能有些思量的空间,后面这件事,没有历史书做参考的前代之人是如何也想不明白的。

虽然是他们汉人做了南越国的太后,那又如何呢?

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嘛,最多便是希冀于这位太后故土情深,使得南越对他大汉更加偏向一二罢了,又还能如何呢?

而事实证明,事实永远比人们的想象更加离谱。

这就不得不提到汉武朝外交第二大原则,没有热闹凑,那就创造热闹积极去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