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宋朝篇二 宋朝兵制 (第2页)

就是再天才的武将,被这制度一牵绊,至少得有一半的才能直接荒废了吧。

狄青年少之时因与乡人争斗,最终被判充军,这反而给了狄青又一条出路。

狄青自小擅长骑射,因此在前线与西夏作战之时,格外勇猛,大大小小打了二十余场仗,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可谓是宋军之中的一股清流。

经过十余年的征战,终于因战功升至枢密副使,出身行伍而能官居枢密,这在宋太宗之后,是前所未有的先例。

啊??

卫青迷惑,卫青不解。

这个狄青竟然名字中有一个字跟他一样呢,因此他忍不住多了几分关注。

可是……

他从前是奴仆出身能得入宫中为陛下肱骨那是陛下的恩赐与知遇之恩。

可是怎么行伍出身成为重臣在那个什么宋朝也如此艰难呢?难道宋朝已经没有军功授爵了吗?

后又在平定侬智高叛乱之中居功至伟,成功平定了叛乱,因此官居枢密使,要知道,枢密使是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

狄青的出现可以说是极大程度地鼓舞激励了当时底层武人与士兵的斗志,让他们好似看到了除了读书之外的另一条通道。

因此,在担任枢密使这四年之中,每每狄青出现,士卒们总会争相夸赞指点。而以此之故,狄青成为了文官集团的眼中钉。

从此,弹劾狄青的奏折便如雪花一般送上了宋仁宗的桌案。

譬如什么狄青家的狗头上生了角,还屡次发光,所以应该逐出京城。

什么京师发生了洪涝灾害,狄青竟然为了避水举家住到了大相国寺的大殿之上,民情激愤之类云云。

这都可以?这理由都行?

也许是因为这个狄青跟卫青名字相像的缘故,他总是能更代入那么一二分。

这事若发生在自家大将军的身上。

啊,狗生角还发光,那不是祥瑞吗?不正说明应该大赦天下或者进军匈奴了吗?为什么要把人外迁?

京师得淹成什么样,才能让长平侯府举家搬出去避水啊?那当然是选择带着仲卿和去病他们一起去监督其他人一起治理京中水患咯。

你们京师都淹了,还有时间关心别人住到哪里去?不治水吗?

听到天幕的狄青心态却比前朝其他人的心态平静多了。

习以为常了。

这理由又有什么奇怪的,比这更离谱的弹劾理由他又不是没听过。

总而言之,如此这般,最终狄青无罪被贬,外放出知陈州。

上任不过半年,狄青便因嘴角生毒疮,病逝了。

而十一年后,那位北宋唯二还算有点强国强军梦的宋神宗格外怀念这位从未谋面过的宋朝名将,还将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亲自书写祭文。

不过很可惜,虽然宋神宗自己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武力征服西夏,但是一方面国无可以运筹帷幄的主帅人选,另一方面宋神宗也错误地高估了北宋的军事效率,操之过急,最终获得灵州战败。

不死心的宋神宗又花费数年筑造永乐城,又因主帅派遣错误,屡次不听副将建言,数次贻误战机,最终导致永乐城守军全军覆没。

两次出击西夏都获得惨败,损兵六十余万,三年之后,宋神宗也抑郁而终了。

听到自己最终还是因为这些可笑的弹劾被外放了的狄青直接心灰意冷了。

虽然天幕说十一年之后他大宋会出一位怀念自己,听起来还有几分斗志的官家。

可……

那个时候,朝堂之上的文官难道就会看得起自己了吗?

恐怕最终也只有一条贬谪之路在等着他吧。

而宋神宗一朝的文官们目光灼灼。

狄青被贬十一年之后?可不就是如今吗?当今不也正是格外推崇新法,可不就是为了对西夏作战做准备吗?

赶紧上书啊,没听见天幕说什么吗?说他大宋要伤亡六十万大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