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西汉篇三 韩信三 (第1页)

既然定了策略,那就立马坚决执行下去,这是刘邦集团最终能取得成功的一大诀窍。

在韩信整治完军队之后,汉军便浩浩荡荡开始准备向关中进发,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三秦地区,还定三秦不是空谈。

其实始皇帝刚刚就已经有所疑惑了。

这个三秦地区是什么地区。

他秦国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秦国啊。

还好,张大脑虽然远在韩国,却在随韩王就国之前给刘邦留了一份大礼——向项羽争取到了汉中之地。

汉中地区,同东部的淮泗一般,恰好位于南北分界线上,大名鼎鼎的挡沙秦岭便位于此地。是南北割据时期的必争之地。

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汉朝从这里发家,蜀汉的覆亡,从汉中失守开始,而南宋的颠覆,亦是从汉中溃败开始一泻千里。

而中**事史上,唯一一次从汉中反攻关中的胜利者,便是我们兵仙韩信的这一场还定三秦之战。

一聊到打仗,韩信的这个脑子啊,它就不受控制地开始飞速思考起来,完全不受到任何关于心情的影响。

从汉中往关中打,真有这么难吗?

他能奇袭成功,自然是代价最小的最优解,可若是当真硬碰硬,以汉水补给后勤,胜负亦未可知吧。

后世之人到底会不会打仗啊,放着,他来!

所谓三秦,便是故秦国投降的三位将领。而且,虽说是三秦,但实际上唯一的对手,也便只有被项羽刻意封在紧邻汉中的雍地的雍王章邯而已。

章邯唯一的职责,便正是遏制刘邦东出的大计。

所以,早在听说汉军开始蠢蠢欲动,有所动静的时候,章邯以一个统帅的敏感,他便已预料到,这是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早已戒备起来。

所以,章邯不可谓不是一个嗅觉敏感的将领,而他做出的每一个决策,不能说是错误吧,甚至看起来还十分有章法,可圈可点。

可谁叫他的对手,是以诡吊行军著称的韩信呢。

不是本人太菜,是对手太变态啊。

始皇帝终于得到了有关三秦原因的解答,始皇帝表示自己目前心态平和。

背叛嘛,他从小经历得多了,章邯这种,洒洒水而已。

反而又是项羽又是韩信,甚至还有那个什么刘邦和萧何。

这些人都生长于他统治下的秦国,甚至还当过他秦国的官员,为何他对于这些天赋异禀之人是一个也没发现?

都来给他秦国效力啊。

杀了多可惜,文官来咸阳理政,武官去边疆打匈奴,岂不美哉?

蒙恬正是缺少一个打奇袭战的帮手,他觉得甚妙。

至于什么叛秦,连李斯最终都会因为个人利益参与废立之事,可见人心难测,本就如此,不如先压榨了再说。

章邯听到天幕给的信息,自己已经在心底盘算起来了。

汉中他熟啊,若想从汉中入关中,只有五条道路。

傥骆路和褒斜路不过是陡峭小路,完全不能行军,率先排除。

那便只剩下子午,陈仓与祁山道。

祁山道太远,大军出行,补给定然跟不上。

而子午是官道,他大秦的直道便选择了子午道,且是最近的道路,他定然更倾向于此条道路,但却也绝不会忘记陈仓道。

听天幕的意思,最终那个韩信正是选择了陈仓道,可没理由他没预想到啊。

虽然关于韩信这场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出山之战几经演绎,在文化史上都占据了一席之地,事实上,关于真正的战争本身,在史册之上,我们只能找到只言片语。

众所周知,中国的史书比较喜欢淡化战争,宣扬“真善美”

,饶是儒学刚发展起来的汉武朝,司马迁下笔也已有了后世克制的风采,关于这场大战的全部,加上前因后果,才短短四十五个字。

至于到底如何从汉中杀出这种头等大事,更是轻描淡写,只有一句“从故道还”

哪条故道,不确定。

怎么还的,没写。

至于如今我们津津乐道的那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