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战国篇四 白起其二 (第3页)

忒不要脸了。

于是,战国史上最大的转折点便悄然而至。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歼灭战暗地里举起了屠刀。

想起那场战争,韩国国君至今心有戚戚然。

还好因为秦军在韩的震慑与压迫,自己没敢派军援助赵国。

虽然上党是谁的也不可能再是他韩国的了,但比起送给强秦,那还是落在赵国手里对他韩国更有利。

他差点当时就心动了呢。

不然倒霉的可不止他赵国一个,搞不好韩国比赵国还要狼狈。

毕竟比起赵国,他韩国明显打起来让暴秦更顺手啊。

但王炸总是要留到最后再出场惊艳在场所有人的。

一开始,秦昭襄王派出的将领是王龁,对上另外一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

王龁确实也是一员猛将,当然,这也离不开秦军本身的勇猛,再加上野战本就不是廉颇的强项,王龁三败廉颇,赵军节节败退,退守丹河以东。

可接下来的阵地坚守战可是廉颇的拿手好戏,从此,秦军再难有所攻克,相持不下。

六国国君面无表情地想,可真是“惊艳”

所有人呢。

好在反间计奏效了,否则赵国不是早已被灭了?唇亡齿寒,他们又焉有如今的平静日子好过。

赵孝成王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廉颇。

廉老将军你要是不擅长进攻战,那你早先说明嘛。

他们日日看着秦军迫近,守在国都又怎么会不心焦呢。

现在想来,虽然廉老将军没能打退秦军,但至少也能保住当时所现有的国土与军士嘛,又何至于让他赵国如此元气大伤。

悔之晚矣。

赵王见廉颇如此怯懦,怀疑他畏惧秦军,很是着急,屡次派人到前线训斥。

比他更着急的,是秦昭襄王。

于是,除了血流成河的长平之外,在长平之战前后发生的精妙绝伦的双向反间计也是战国末年的一大看点之一。

这个自田单为逼走乐毅而使出的反间计在长平之战之中被两国用到了极致。

秦王稷面色如常。

算起来还是他更亏一点。

你赵国只是失去了长平四十多万兵卒而已,他大秦可是失去了一举灭赵的最佳时机啊。

但好在天幕出现的时机得当,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既然白起已重新振作起来,愿为他所驰驱,那失去的土地,终能再次夺回来。

毕竟事实证明,虽然他秦国名将不少,但如武安君这般神勇的,确实也是无可替代的。

赵孝成王则懊悔难当。

这个天幕怎么如今才出现,是不是你也偏心那暴秦?

若是早上数年出现,他定然能够扭转乾坤啊!

至少不会如此一败涂地。

但想到那秦国虎狼之君也能看到天幕,赵孝成王又心有惴惴然。

谁知道那两个变态君臣又会想出什么其他办法对付他赵国呢。

生活不易,赵王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