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第1页)

作者:放鸽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得亏我没让你把全副家当带出来。”

陆辞真心实意地感叹道:“不然要是今个儿收获不佳,你就得喝西北风了。”

朱说方才是热血上头,又被巧舌如簧的卖家一劝,才没忍住一口气买了那么多只听过而没见过的旧古书,此时也知道自己太不节制了。

经陆辞这么一说,更是脸羞得通红,不敢吭气。

陆辞忍笑看他寸步难行的模样,也不再打击他了,善意道:“我们也不走远,就在这儿支摊罢。”

朱说暗松口气,自是从善如流。

他们选了一处空地,把各自的毛驴拴在后头,三下五除二地就支起了一个简单的摊,把事先准备好的纸幅挂上,就把卖诗文的招牌给打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在宋朝进行过三次大改革。此时处于北宋前期,还是以诗赋为主的。

具体为试诗、赋、杂文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帖经类似于现代的填空题。

墨义类似于现代的默写题。

诗为省题诗,但不比赋受贡举重视。主要是用赋取士。曾有个叫王世的人赋作得特别好,就被钦点为了状元。(《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2。应举人限制:

官员是可以应举的!

不过小吏不可以。

以后会再作详解。(《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3。卖酸文:《梦梁录》里说,“衣市有李济卖酸文,崔官人相字摊,梅竹扇面儿,张人画山水扇”

。所谓“卖酸文”

,就是在夜市上明码标价叫卖自己的诗文,可以现场命题作文、做诗。

南宋诗人仇万顷未成名时,也曾“挈牌卖诗,每首三十文。停笔磨墨,罚钱十五”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4。毬:宋人所著《皇朝事实类苑》记载:“(以前的)蹴鞠以皮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亦谓为毬焉。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

意思是说,以前蹴鞠用实心球,今人所用的皮鞠,是充气的空心球,以牛或猪的膀胱为球芯,充气后,外面再包以牛皮,弹跳性很好。

又用十二瓣硝制过的软牛皮来缝合,“香皮十二,方形地而圆象天。香胞一套,子母合气归其中”

充气的话,则用小型鼓风机,宋人称之“打揎”

。“打揎者,添气也。事虽易,而实难,不可太坚,坚则健色(即皮鞠)浮急,蹴之损力;不可太宽,宽则健色虚泛,蹴之不起;须用九分着气,乃为适中。”

宋朝皮鞠还有标准重量,为“十四两”

,跟今日足球的重量差不多。(《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5。女子踏春:

士大夫家庭的女子讲究一些,“仍有贵家士女,小轿插花,不垂帘幕”

,乘坐着小轿,但轿帘拉开,以便让春光入怀,轿子上还插满了刚刚采摘的鲜花。

6。尼姑刺绣和王道人生煎:

大相国寺是寺院,但“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因此又是东京城最大的商业交易中心。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东京梦华录》则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大相国寺“万姓交易”

的热闹场面:“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

,是一个宠物市场;“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

,是日用百货市场;近佛殿则销售“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

等,是个文化市场;“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

,卖的诸寺尼姑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大致也是个文化市场;“后廊皆日者(占卜者)货术、传神之类”

,买卖的则是占卜算卦之人的用品。

宋朝的文人学士最喜欢逛大相国寺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小两口就经常跑到大相国寺“淘宝”

,乐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