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最重要的财富

第一百二十三章 最重要的财富 (第2页)

作者:我欲归去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同样的原理,山里的水出了山,贾成仍然以竹为沟渠,不通过地面河道,将水引到屯田中间。这样每家每户就能在很短的距离内汲水浇地,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

这种简易高效的自来水系统,方法简单明了,只需要数百人十余日时间就可建成。贾成只是简单的作了几句说明,就让郡府工匠们恍然大悟,随即用热烈的眼光看着贾成,仿佛贾成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只。

并且根据贾成的图纸,他们打开了思路,很快就延伸出不少更加有效的改进方法。

贾成把图纸交出去之后就不管了。他想的很清楚,劳心者治人,前世他当小老板的时候就很好的践行这条道理,从几十个人的小公司开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组织架构明明白白,让他省了不少力。

现在他手下有几万人,更加不需要亲自动手了。再说,他一手残党,出来烧一手好菜,论动手能力,随便拎出来一个工匠都能把他甩出几条街去。

扯远了。。。。。。

其实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最主要就是重新按照自己的想法设立一个高效率运转的郡府组织机构。

数千年来,直到太祖建立新国家,中国历代朝廷一直奉行着两套管理体制。

皇权不下乡,其实就是汉朝开始施行的。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往往就是依靠强大的宗族势力维持安定平稳的统治。

不是说这套体制不好,种花家是个农业体系的国家,需要把农民牢牢摁在土地上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税赋就是依据这个原则制定的,人口一旦流动频繁,先户籍制度就会出现漏洞,口赋收不上来。随之而来就是土地频繁流转,官府不知道找谁征收土地税,税源就不能稳定,朝廷财政当然得不到保证。

毕竟国家那么大,又没有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收集非常困难。而且绝大多数人不识字,离开户籍地就很难被找到,官府不能有效管理,就会造成社会动荡。

所以说不是朝廷不作为,把大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宗族。而是官府没有办法,只能用把人固定在土地上这样的笨办法实现其稳定国家的目的。

后世种花家为何能解决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把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改造成强大的工业国家,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绝对是因为一代又一代高瞻远瞩的领导层充分研究透了各种因素,硬生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展的道路有关。

不得不说,种花家真的很牛逼。

只要想通了这一点,贾成所谓的郡府组织机构建设就简单多了,结合实际,一步步照搬不就行了。

先,因为盩厔开垦出来的土地还属于郡府,所以他分配给屯田各乡里的农户只有耕种权,没有所有权。

各乡里分配好区域,从郡府领用农具物资,明确收获后与郡府分配比例就行。

其实屯民对这一套很熟悉,在长平馆就是这样做的。

其次,贾成开始设立二十等功爵制。不错,他是参考了秦国商鞅设立的耕战军功制,经过适当修改,公布的新制度。

商鞅是几乎废除国家所有行业,只保存耕种和征战两个获取爵位的途径。一个普通百姓,若要出人头地,只有种地收成比别人多,或者当兵作战取得军功才能获取爵位,成为人上人。

而贾成的制度灵活多了,出来耕战,还有百工、商贸出色的,都能获得功劳,取得爵位。

这就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有众多具有识字能力的人作统计和指导。

恰恰这一点,贾成做到了。他在长平馆就开始有意识的推广教育,让所有郡府官吏只要有时间,就到各乡里村社教那些屯民子弟识字。

一年多来,上千幼童识字过百,学会简单计算方法,成为了他众多坚定的底层官吏的后备人员。

这可不是吹的,天地君亲师,老师不仅是传道解惑,还是学生们父亲一样的存在。你接受了某位老师的教导,那你必须像父亲一样对老师尽孝。

否则的话,你在这个社会中根本生存不了,以孝治天下可不是嘴巴说说的。

而贾成作为一郡之长,率先并且持之以恒亲自教授百姓子女读书识字,怎么不受百姓爱戴,将之作为君父一样的存在。

这一千多识字幼童,才是贾成最重要的财富,并且成为他日后征战天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