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第1页)

卫大丫立马又献宝一样从麻袋里掏出一个宝蓝色的‘v’领毛衣来,问卫老太,“妈,这个呢?你喜欢不?这个是羊毛含量最高的,穿着最舒服!”

卫老太脸上的笑容有点僵了,“喜欢,喜欢,也挺好的,大丫,你孝顺妈,妈知道,但你买这么多衣服,是不是有点太不把钱当回事了?”

“嗨,这算啥啊!

妈,你先别着急啊,还有呢!”

卫大丫把那麻袋拎到单人床旁边,揪着麻袋下面的两个角用力一抖,把整整一麻袋的东西全都倒了出来,差点把整张床都给铺满。

“妈,你看,这全都是给你买的,里面穿的、外面穿的、夹袄毛衣裤子皮鞋,啥都有,我知道你的眼光,这些衣服你肯定喜欢,开心不?”

卫老太的脸黑了,“大丫,你是不是准备把妈捯饬捯饬,然后嫁出去啊?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买这么多的衣服干什么?你要是一年四季的衣服一共买这么多,妈咬咬牙也就不说啥了,可你买的衣服都是春装啊!

这么多衣服,妈什么时候才能穿完?”

卫大丫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说辞,当下就谄媚地恭维道:“妈,你现在可都是教大学生的老师了,能不穿的体面点吗?你教的那些学生都是顶好看的,你不穿的体面点,还不让学生笑话了?”

“再说了,我这衣服马上就要放到铺子里面去卖了,你穿着这衣服去大街上兜一圈,有人问的时候,你就同她们介绍一下我的铺子,咱只赚不亏,你放心穿!

夏天也给你变着花样买!”

第90章【捉虫】

听了卫大丫的话,卫老太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渐渐散了,她想想自己教的那些学生,个个都是盘靓条顺的小青年,再想想自己,本身就是从乡下来的,虽说没有那种土掉渣的方言,但有些习惯是改不了的,比如说话嗓门的毛病高就改不了,每次同电影电视戏剧学院那些说话轻轻柔柔的老师站在一块儿唠嗑,卫老太都觉得急。

明明一分钟能说十句话,那些老师非要慢慢地拖成十分钟说,就仿佛随时都要咽气撒手人寰一样,急性子的卫老太听着都觉得难受。

原先卫老太还觉得是那老师说话慢的问题,可她后来渐渐发现,大多数京城人说话都喜欢拖着调子,就仿佛唱戏一样吟吟哦哦,听着确实好听,但对于急性子的她来说,这简直就是折磨。

卫老太试着学了两天京城人说话的腔调,一直不得要领,她索性就不学了,既然融不到京城人说话的腔调里,那她就做一个比京城人还要时髦的老太太吧!

“大丫,妈知道你孝顺,但有钱也不能这样折腾,你这店铺还没开起来,能不能挣钱都得另说呢!

等你的店铺啥时候赚钱了,你想给妈买多少,妈都不嫌弃,明白不?”

卫老太还是叮嘱了卫大丫几句。

卫大丫忙着清点货品,随口应了一声,压根没把卫老太的话放在心上。

隔了两天,那些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电风扇都到了,明确的政策没下来,卫东征不敢四处折腾,只能悄悄摸摸把地方寻摸好,直接掏钱买了下来,关上院门在里面折腾。

卫东征买下来的是一处长条形的院子,三面都是屋子,其中两面还沿着街。如果不是这院子模样太丑,容易被人当成是坏风水的‘棺材’院,这院子原先的主人家才不会舍得把地段这么好的一处院子给卖了。

卫东征先是关上院门不声不响地把屋子都按照卫添喜画在本子上的东西装修了出来,然后又顶着周围邻里的劝说把那些屋子好端端地墙壁掏出大窗户与门来,买来好木头与玻璃把窗户修好,还在窗户外面用钢筋焊了一个钢筋网,用作防盗。

阳历新年到来的前三天,‘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终于明确传达下来,憋了一身力气准备使的卫东征和卫大丫飞快地抢占市场高地,借了一个三轮车就把货物全都拉到准备好的那店铺中去了。

衣服通通挂出来,各种电器也摆出来,还有卫大丫通过自己积攒了这十多年的人脉而预定的暖水瓶、梳妆镜、梳子、饭盒等等,陆陆续续到货,那就陆陆续续上架。

等铺子收拾得差不多了,卫东征把自己提前定制的木质广告牌往屋顶上一挂,买了几串鞭炮一放,‘新时代购物中心’就这样开业了。

京城之前确实吹过这样的风,但鲜少有人有卫东征和卫大丫的这胆子,又是批发家用电器,又是批发时兴的衣服,还批发了许多物美价廉的床单被罩……为了进货,卫东征与卫大丫零零总总从卫添喜这儿借了好几万,得亏卫添喜从川中药厂和军中绿花肥皂厂拿到的分红多,不然真不够支撑卫东征与卫大丫的商业野心。

很多有商业计划的人还没有回过神,卫东征与卫大丫就已经把铺子开好了。

华夏人都有一个爱凑热闹的毛病,一看到有新店开张,立马就聚拢了很多人,其中又以中老年妇女居多。

进了新时代购物中心,那些来凑热闹的妇女都发现了新天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有中年妇女满脸欣喜地说,“哎,这儿的衣服怎么这么便宜,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