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听诊器 (第3页)

作者:顾四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治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

长孙皇后病入膏肓时,李治已经**岁了,自然是记得的。

但再往前几年的记忆就模糊了。他只是记得母后没有卧床不起的那些年,每日都要忙于宫务以及照料他们这些孩子。

每回见了他们,脸上都是温柔笑意,总是耐心地回答他们围着她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可如今听遂安夫人提起,不只是那一两年,母亲先前亦有多年痼疾不适,只觉得无尽伤感。

原来在这之前的许多年,母后就已经在忍耐痛苦了吗?

李治忍住泪意:“好,我去向父皇说此事。”

遂安夫人伸手,轻轻的在李治的手背拍了两下,是不太恭敬但很亲近的动作——这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呀。

“太子殿下,东宫难坐啊,你……要好好听圣人的话。”

*

从九成宫离开前,遂安夫人特意又到了一趟宫正司。

上次她只顾着答应此事,这回过来,一则跟陶枳道别,二则想跟姜沃细细问些孙神医的脾性,以及有无忌讳。陶枳看出来她这是格外上心,要出去跟着孙神医学着带女医了。

“正好,今日她休沐呢,这孩子休沐也不闲着,我看她叫人帮着搬了好多竹子去屋里,也不知又再捣鼓什么。”

陶枳边说,边叫了个小宫女,让姜沃过来。

姜沃将孙神医的性情一一说与遂安夫人后,就离开陶枳处,将空间留给两人告别。

自从太子出事,陶枳每次见了遂安夫人就心酸:她才四十来岁,鬓边却是白发丛生,乍看如老妪。不过此时她神色间,总算没有了太子被废后那种死寂熬日子的漠然,而是燃起了许多生机。

陶枳简直阿弥陀佛:遂安夫人的大半个人已经随着太子流放碎掉了,剩下的半个她,总算找到了寄托。

*

姜沃今日确实在摆弄竹子。

昨夜她跟着李淳风观星去了。

夜静人无万籁俱寂,两位师父都不说话的时候,安静地简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听到心跳声!

姜沃忽然就又想起了那个梦境:大夫问了她的病情,然后……听了她的心前区。

听诊器!

她在医院住久了,见过各式各样的大夫,有一位老主任查房,就跟有的老师讲课似的,特别爱侃大山,容易跑题。

有一回这位老主任指导过学生辨别心音后,就问起这听诊器的原理来。

见学生们都答不上来,就把病历夹子一放,开侃了。

讲之前还摇头道:“作为内科大夫,听诊器就像是学生上学带笔一样——手边最常用的,你们居然不知道原理?”

姜沃也得跟着听课(主要她是被听的模型),躺在床上也跑不掉。

“……总之,听诊器就是为了放大与收集声音的。高中物理都学过吧,声音在固态中传递的快,衰减小。”

他举了举听诊器一端,需放在病人身上的金属头。

“在没有听诊器之前,大夫要想听听人的心脏有没有问题,肺里有没有感染的杂音,可是要趴在病人身上去听的!

同性也就罢了,在古代异性可不让你去听,多少得给一个大耳光。”

“何况,就算趴上去。”

主任还特别幽默地拍了拍自己的啤酒肚:“若病人是我这种胖子,有脂肪护体,也听不太清楚的!”

“其实最一开始的听诊器,只是一根细长木管,那时候还有个特别浪漫的名字,叫‘医生之笛’。”

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夜里,姜沃回想起这最要紧的一句话。

像是有悠扬的笛声,穿过重重迷雾传入耳中。

系统给她的医书,会删掉超越这个时代工业水平的技术。其实有时对她也是一种误导——毕竟真正的听诊器,是标准的近代产物,还被称为医学进入现代医学的里程碑。

大唐完全没有橡胶这个概念、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连听诊器上那根橡胶管都做不出来,何况是标准化听诊器。所以系统给的医书里,没有这种现代医疗器具。

但她其实可以靠自己做出‘医生之笛’。

*

姜沃是被李师父点回来的:“怎么走神了?困了吗?”

她转头问曾亲手改造过浑天仪的李淳风,眨眨眼道:“不困——师父,我有一物,想请您帮我看一看。”

李淳风点头:“拿来吧。”

姜沃:“我才刚想到,等我回去做个最基本款,就拿来给师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