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第1页)

她怔怔地站在原地,几乎不敢相信发生了什么。

一条过了?

居然一条就过了?

回过神后,她也跟随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围了上去,然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原以为会很突出,很不搭的,周玉和的那张脸,在显示器里居然很合适!

显示器中的画面。

打光和布景都很简单,但正是因为简单,才衬托得少年的脸庞越发像天生带着光圈一样,突破素朴的画面,一下子就冲进了你的心里,对比的震撼瞬间直击灵魂!

而且他周身流动的那种气场和谢以风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谢以风的脸出现在屏幕中的时候,你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和整个画面风格都融为了一体,是他在配合画面,但周玉和——

却是画面在配合他!

第28章演技风格

老实说刚刚那段戏张丽然根本没发挥什么作用,台词就一句,全程都在发呆,震惊于对方的美色。

不过她发自内心的惊艳,却正好契合了这一段杨丁丁所需要的心理情绪……

可以说,这一条张丽然是稀里糊涂就过了。

但对于周玉和来说不是。

情绪,神态,甚至画画的手指尖。

她都能清晰地感觉对方在入戏。

惊艳,一部分归于颜值。

一部分也归于演技。

那种支配感的演技。

由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周玉和的表演风格和谢以风完全不同。

这一点在显示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谢以风是那种会主动熟悉场景,熟悉导演,熟悉摄影,熟悉画面,尽可能把自己融进戏里的演员。

这是因为他有着一张可塑性极强的脸。

但周玉和不是。

他的颜值太突出了,他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要牺牲这种风格去配合画面,他要付出比谢以风多很多的努力,而且出来效果也不一定好。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用的画纸和笔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的;半开的窗户,选择的座位位置,解开到第一颗纽扣的衬衫——这都是他自己念高中时的习惯;在进入拍摄前,他还在整个布景中晃荡了整整十分钟,让这个地方沾染上自己的气息……

他会运用一切可以改变的小细节,来让场景“熟悉”

他,就好像这里真的是他生活了三年的地方。

这种“熟悉”

,会大大提高和谐感。

就好像一个破学校每过那么多年总会出现一个读书特别厉害的学生;一个落魄的乡村总会出现一个飞黄腾达的年轻人——师大附中总会有一个长得特别好看的学霸,当演员对场景的熟悉度到达一定程度,他的动作神态自然到足够击碎刻板印象,观众们的潜意识就说服自己:这是有可能的,这是合理的。

他对画面的支配能力,让人打心底里相信,他就是这部戏的一部分。

如果说谢以风是把自己融合进画面。

那么周玉和就是在支配画面!

显示器里,画面回放已经高达十三次。

“这绝对会成为一个名场景啊……”

蔡导躺在导演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欣赏起这一幕。

只是初始素材,还没有经过加工,就已经达到了不亚于电影的场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