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第2页)

作者:情诗与海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虞文曜也非常高兴,甚至好像也忘了当初怎么被上司骂了。——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总之目前来说,双方看上去皆大欢喜。

o2。

电影名暂定为《女娲墓》,几番讨论后名字最后改为了《神之墓》。

电影命名后,卢嘉平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电影的制作中。

他积极参与电影的各个环节,从剧本的打磨,到演员的选拔,从场景的设计,到拍摄的实施,每个细节他都亲自审查和指导。他与编剧、制片人、演员们进行深度的交流,一起研究角色的情感,场景的布置,电影的整体节奏等等。

他已经很久都没有这样努力过了,这样的努力让他感觉很爽快。

他现在已经不仅仅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导演了,他将自己定义为创作者和艺术家。他不仅想要回报顾白的信任,还想要通过这部电影展示自己的导演才能。他希望《神之墓》是一部能够震撼观众,赢得好评的作品。

卢嘉平的全身心投入,也传递给了整个电影团队。他的热情和专注让电影的每一个成员都充满了动力。

为了《神之墓》的顺利拍摄,卢嘉平特意邀请了韦陈导演担任副导演。韦陈是业内公认的优秀副导演,他曾经为许多知名大导演担任副导演,参与了多部大片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深厚的行业洞察。这正是卢嘉平所稀缺的才能。

目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绘制《神之墓》的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也叫分镜头脚本,它用来计划电影的镜头、角色的动作、摄像机的移动

()、场景的布局等等。分镜头剧本通常由导演绘制,但也没有固定的规则,很多时候编剧也会参与进来——尤其是在他们有明确的视觉想法时。

卢嘉平导演在这部电影的创作中没有坚持导演的唯我独尊,而是积极倾听团队中每一位成员——无论他们的角色地位如何——的意见。

很少有导演会这样做,他们会对忌讳这种工作方式。

尽管集思广益听上去很美好,但思考的多方节奏不可能一样,审美也不可能一样,这样做对最终裁决者——导演的负担和压力非常大。而且还对导演的决策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弄出个非常凌乱的成品来。

但卢嘉平导演并没有因此而退缩。

一、他本来就非常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

二、他已经计划拼尽全力去完成这项工作了。

他不是银河传媒的人,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加班,肆无忌惮的压榨自己。

他想到,自己过去的多少年过得太安逸了,整天吃好睡好,没有什么压力和挑战,所以这段时间压榨一下自己不成问题。

《神之墓》的前期工作就这样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o3。

摊子铺得太大,即使不做新的事情,将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下属了,但也总有源源不断的事情要分神处理。

银河集团会在夏天和冬天各开两个全集团大会,顾白忙完初夏的会议后总算有了一些自己的时间,期间有两个会议要开。助理戚朔过来问顾白这段时间的安排,顾白让他看着让自己度个假吧,于是戚朔给顾白安排了去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滑雪。

现在去滑雪正好赶上季节的末班车,再想在这里滑的话就等半年后了。

班夫国家公园是世界三大滑雪胜地之一,顾白去的是它的阳光滑雪场和路易斯湖滑雪场,其中前者是班夫最大的滑雪场,有壮阔的山景和优质的雪质,后者则是最美丽的滑雪场,风景相当迷人。

顾白出行肯定不是一个人去的,他直接把夏季会议的考核优秀员工给带着一起了,说是给他们的奖励。

顾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多花钱,还有就是他们太优秀了,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现在在《神之墓》剧组干活,这是顾白在自己度假的同时顺便给《神之墓》剧组添堵。

人家正在剧组里干活呢,突然被他拉走度假了,那岂不是会耽误很多工作。

顾白感觉自己这个行为挺不要脸的……但为了亏钱嘛,不寒碜。

顾白把正在干活的人拉走的行为也的确给《神之墓》剧组添乱了,但剧组几个带头的却没有任何不满,因为……

黎如云劝说道:“卢导,顾总带走了不少人,剧组的一些活动现在不太好施展,你这段时间就多休息休息吧。”

卢嘉平顶着黑眼圈说道:“但是……我也可以做其他的……”

副导演韦陈也说道:“卢导,你现在太累了,这样下去反倒会让你整体精神状态不佳,让你工作的成果

不那么好的。”

卢嘉平沉默着没说话。

黎如云:“说不定这正是顾总突然将这些人带走的用意。”

卢嘉平怔了怔:“你是说,顾总……”

黎如云:“是的,卢导,你觉得顾总不知道你此前那么勤奋的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