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第1页)

听宋氏和阴嬷嬷一唱一和,秦檀却不以为恼,而是落落大方道:“秦二夫人,你难道不知道,这桩和离乃是太后娘娘懿旨钦赐的吗?阴嬷嬷说要我吊死或者去做尼姑,莫非,是对太后娘娘有所不满?”

宋氏急遽地变了面色。“别多嘴!”

她狠狠地瞪了下阴嬷嬷,又将视线转回秦檀身上,道,“好,你与贺桢和离之事,就算是武安长公主横刀夺爱,并非你之过。”

顿了顿,宋氏冷笑一声,道,“可我乃是你的长辈,你不唤我一声‘娘’,反而口口声声喊我‘秦二夫人’,又是什么道理?檀丫头,你嫁去贺家一年,难道连尊卑伦理都忘的一干二净了?”

秦檀微仰头,道:“旧时秦二夫人逼迫父亲与我断绝关系之时,亲口与我断绝情谊。当年二夫人之话,言犹在耳,如今,二夫人竟不认了?”

“你!”

宋氏瞪她一眼,猛然一拍桌子,道,“好,你果真还是和从前一样,牙尖嘴利,没有教养。…呵,仔细想来,这倒也是我这个做母亲的错处了。我果然该好好管教管教你,叫你知道什么叫体统!”

“二夫人说笑了。”

秦檀道,“我秦檀的母亲,只有朱氏一人。”

宋氏吃了瘪,撇过头去,与阴嬷嬷故意道:“这臭丫头,怎么偏生还要回秦家来!”

秦檀不答,只在心底道:她当然要回秦家来。

她不仅要回到秦家,还要给母亲朱氏正名,让她的牌位堂堂正正地回到秦家的祠堂里。这些受了母亲之死恩惠而官拔数品的秦家子弟,都该跪在祠堂里,给母亲的牌位磕头。

“成了,你下去吧。”

宋氏不耐地挥了挥手,道,“老太太她身子乏,你就不要去打搅了,她老人家也不想见你。你本就是个惯能惹祸的,保不准哪天,皇上想起了你从前惹下的大祸,龙颜大怒也不可说,就别到老太太跟前去,平白让她老人家操心了。”

秦檀应了,转身步出了宋氏的屋子。

沿路上,有不少下人探头探脑的,小心翼翼地打量她。待秦檀快走到清涟院时,就见得小池塘边徘徊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他穿一身薄青色衣裳,面容俊朗英武,乃是长房的庶兄,秦致舒。

见到秦檀,秦致舒面上有了一道笑意,远远喊道:“三妹妹!”

他这笑容爽朗极了,露出一小排白牙,右边脸上还有个笑涡,“你回家了!

走,我带你吃好吃的去。”

秦檀顿珠脚,有些无语。

这秦致舒,莫非是消息不太灵通,不知道自己已经与贺桢和离了?如今的自己,正是失势的时候,这秦致舒想要向上爬,也不该找现在的自己帮忙。

“请恕檀儿无礼了。檀儿事忙,无法奉陪。”

秦檀漠然地无视了跑到面前的庶兄,绕过了他,朝着自己院里走去。

“哎!

三妹妹!”

秦致舒有些懵,望着秦檀的后脑勺,闷声道,“怎么瞧着,你不大高兴?三妹妹!

三妹妹…”

他一连喊了好几声“三妹妹”

,秦檀却是头也不回,直接进屋子去了。

***

没两日,上元节便到了。依照大楚风俗,闷了一年的后宅夫人、小姐们,皆可在上元之夜踏出院门,到街上赏花灯、看舞龙,故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的佳句,传为美谈。

秦家的诸位小姐们,也纷纷准备了精致的衣衫首饰;嫡出的,便与父母一道入宫参加宫宴;庶出的,只等着元宵发了汤团,便去街上看热热闹闹的花灯。

不过,秦檀却与这些热闹无关。她的母亲朱氏,正是在多年前的上元宫宴上被杖毙。这观赏花灯、阖家团圆的佳节,对秦檀来说,却是一个寄托哀思的日子。

因朱氏之死乃是秘辛,若是直说去祭拜,秦家并不愿放她去。她只能借口出门看灯,悄悄去祭拜朱氏。她不去宫宴抢风头,宋氏也乐得自在,高兴地应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