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第1页)

作者:葡萄救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同一时间,萧肃和简容也正说起了这次座谈会。

简容的语气十分苦恼,“师兄,这次座谈会邀请了不少前辈,这么多人,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和阿伦先生说上几句话。”

萧肃想了想安慰她,“你在写作上很有灵气,且又研读了不少这位先生的作品,不用对此太过担心。”

“如果我上次的那篇《春雨》能写得再好点就好了,这样到了阿伦先生面前,也能有底气一点。”

简容是真的很可惜,明明在《春雨》发表之前,她还曾有过一股强烈的预感,这篇文一定会给她带来点什么。

但最后却不过都是一场空,《春雨》的出现和沉寂都来得太快,就像是一场虎头蛇尾的笑话。

萧肃是知道她这篇“处女作“的,出于关心,他还曾仔细关注过这篇作品前后的发展,分析过它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

最终得出了一个结果,”

你这篇小说其实写得并不差,只不过是时运不济,正好撞上了《说张三》的发表,小容你实在不必因此气馁。”

这是他的真心话,以简容的年纪来说,能写出《春雨》这样的文章,已经算是同龄人中拔尖的存在了。

按照正常的发展,有简家在背后造势,《春雨》实在是不该如现在一般寂寂无名的。

但谁叫它遇上了《说张三》呢?遇上了这篇很有可能会在青史上留名的小说。

《说张三》的光芒之下,同时段的其他文章都得退避三舍,更别说是和它同一刊物,就排在它隔壁的《春雨》了。

“也不知道这个容与是哪位先生?”

简容其实也觉得,这次实在是自己太过倒霉,偏偏和《说张三》撞在了一起。

按照她的想法,这位容与先生的思想极为高深,行文间没有一丝脂粉气,应该是一位三四十岁的男性学究吧?

这样说来的话,她败给了对方,倒也不算是太过丢脸。

被她这么一说,萧肃心里也对这位先生起了一丝好奇。

《说张三》他仔细研读过数遍,甚至还亲自下场为它摇旗呐喊过,此文语言富含深意,常读常新,很多地方竟都能品出对当下时势的隐喻,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他心内对对方敬佩居多,不禁感叹了一句,“如果有机会,我定要认识一下这位先生。”

第20章

本周的礼拜六,燕京和平西路58号的修道院公寓里,将会举行一场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座谈会。

这本是一场十分普通的座谈会,如果没有来自法国的瑰宝级文学泰斗阿伦先生的加入的话。

因为这位在不久后,将会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大家的加入,这场座谈会,竟有幸被后世记载在册,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在这场座谈会中,女主简容意外帮到法国文学泰斗的小插曲,则会被当作一场逸事美谈流传出去,给女主“民国第一才女”

的名声,再镀上一层耀眼的光辉。

这天很不巧的,天公不作美,下午时候忽然开始下起了雪粒。

林路留来接人的时候带了一把黑色的伞,他把伞撑在两人头上,边走边说话,“阿伦先生为人十分和蔼,就是说话很是难懂,他的英文和法文都带了点口音──我记得你以前说过,曾学过一点法文?”

岂止是学过点,但陈知意这辈子按理来说,的确是没有那个条件如上辈子般去法国留学的,所以在对外的说法中,只能谦虚的表示曾自学过这门语言。

“以前对几篇法国诗歌感兴趣,学着玩的。”

林路留回忆了那时他们通信的内容,摇头不赞同,“凭你翻译的那首小诗的水准,哪里只能说是学着玩?许多在法国待过的留学生,论起来水平都不如你多了。”

陈知意笑笑不说话。

这一路走过来,林路留的手虽然被冻得僵硬,半边肩膀也被风雪侵蚀打湿,但却因为和知己同路,且同一把伞的缘故,等真走到公寓楼下时,心头还有些遗憾。

这条路终究是太短,只恨不能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