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第49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只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只夜伽陀:三藏十二部经有十二种体裁,「只夜」和「伽陀」是其中两种。「只夜」是长行,「伽陀」是偈颂。杂糅精莹:是把长行跟偈颂合起来,显得有板有眼,相得益彰。「精莹」是表文字优美,感慨人心。妙理清彻:把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合盘托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心目开明:看了这段经文,听了师父的讲解,心里明白了,叫「心目开明」,因为「妙理清彻」讲到我们心上去了。叹未曾有:明白这个道理,解除了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迷惑颠倒。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这是阿难代表整个法会大众的这种感慨。

我今闻佛无遮大悲:从两个角度来观照——第一个无遮就是把真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一点点的遮蔽或者吝啬;第二,对当下的法会大众、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法界公开亮相,说破天机。所以在灭法时代先遭到灭顶之灾的就是《楞严经》,因为它说破了天机,使天魔外道由此生烦恼,并且千方百计来破坏。

性净妙常真实法句:这才是真经啊!

《楞严经》的五种经题之一就是「灌顶章句」。这叫「灌顶」,是真正的开智慧。「性净妙常」,不再重复。「真实法句」,这就是《法华经》讲的,「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明白这个道理了,到底在哪里下手用功夫?他现在还有疑惑。「六解一亡」,前面已作解释。「舒结伦次」,「舒」就是解结,「伦次」就是次序。

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唯有请您老人家再慈悲我们,再一次地可怜我们,再来开示一番。我们太愚痴了,你讲一次我们还是不能明了。「及与将来」,所以体现出阿难的慈悲心,这都是自性流露。他生生世世不落三恶道,因为他总是想到别人,所以阿难在僧众中人缘特别好。按照四种长老,他属于福德长老,他很讨人欢喜,他即使有毛病有缺点,人家都能包容他。「洗涤沉垢」,「沉垢」是指过去世中的习气。但这种积习已经不影响往生,可以带业往生。你可不要错用了心,不能因此放纵自己——哦,既然这样,那我就不改了——那你还没有明心见性。这个法是不是很圆融呐?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盘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

整涅盘僧:把内衣的领子拉一拉。敛僧伽梨:「僧伽梨」是大衣。有时候衣滑下来了,把它拉一拉。揽七宝几:「七宝几」就是法座,把这个七宝几动一下。引手于几:就是把双手自然搭在法座的两边。这一系列的动作是放松一下法会大众的情绪,暗示我要开始传大法了,这都是属于演讲的内容。

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劫波罗天」就是第三层天,也叫夜摩天。佛取出第三层天人所供养的一条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佛把华巾打了一个结,问阿难,这是什么?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

这是结吗?这就是巾,第一次问的时候如果答对了,佛还要再打第二个结吗?还要打第三个结吗?连问都是讲结,它不还是巾吗?讲结就是着相了。第一次讲情有可原,第二次再问的时候,难道佛还不知道是结吗?佛都不知道是结,应该是阿难做佛,佛做阿难了。

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酬:是应酬回答的意思。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

这是不是画龙点睛?我绾结以后是不是还是一条华巾啊?难道你绾结以后就不是一条了吗?我问来问去,你怎么还不明白?

阿难白佛言:世尊!

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阿难还讲出个理由来了。明明七绾就是七结,八绾就是八结,一万绾就是一万个结。

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还讲出许多花样来了。也不是七,也不是五,那我不讲六,讲多少啊?还反过来,没有理变成有理了。

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又错了。佛难道就允许你第一个叫结吗?还什么第二、第三绾就不是结了。他还是以下劣心来测度佛的智慧。你讲第一个结就已经错误了。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

在这仍然提醒他,你明明知道这条巾就是一条巾,我打了六个结你就讲是六个结,你怎么就不懂得我再三追问的目的就是要逼着你,就是要让你知道,不管是几个结,它就是一条巾。这就是叫我们在相要见到性,不要被相所迷惑。你讲那条狗只是条狗吗?它就是你前世的姥爷。这个泥巴只是泥巴吗?它就是你八万年前的大舅,这是讲第二义谛。讲第一义谛,你八万年前的大舅是谁啊?还是你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六个结本来还是一个巾体。难道因为打了结就有异?就不是这条华巾了吗?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这里就进入修行次第,我现在把最后打成的那个结说成第一个结,行不行?

不也,世尊!

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

不也,世尊:阿难讲不行。

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他先后次序不能颠倒。佛在这里如果再把他否定的话,他们心会更加乱。何况讲「如是」也可以往下开导,有时要顺着众生的习气。这就叫逗机观教。

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在方便引导的同时,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根本之法。这句话是画龙点睛。在讲这个法的时候,顺便把那个根本之法再次提起。前面好长一大段是不是讲六根根本是一精之明?这段话顺便带出,就是让你始终不要忘记了六个结是一条巾。至于怎么解法,这里好商量。令其杂乱,终不得成:这个算你阿难说得对,不能把次序搞颠倒。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这句话非常费解,在前面讲到三细六粗之相,就某一根而言,它是不是都要经过六个环节啊?这六个环节与五浊的形成,是不是也对应起来观照?

毕竟同中,生毕竟异:这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毕竟同」就是一条巾,怎么「生毕竟异」呢?生出来六个结。你说它同吧,它毕竟有六个结相;你说它异吧,它是一个本体,是一条巾。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这些话都是话中有话。山河大地障碍我们,要到美国去还要搞护照,还要乘飞机,要到太阳去又不知道怎么样。实际上佛在这里告诉我们,星星月亮、山河大地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当我们破除了我执,破除了烦恼习气,我们到哪里都是不动而至。所以「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是不是比喻我们回归大光明藏呐?「愿乐一成」就是成佛。把这个结一解,是不是一条巾呀?结不解,我们执着这是我,那是你,这是三,这是六,是不是还是一啊?要明白。「愿乐一成,复云何得」又是画龙点睛。这条巾本来就是一条巾,还是因为我们把结解掉才是一条巾啊?它本来就是一条巾。但你不解,有没有形成一条巾啊?不解,他非要把它当成结。

这明显地是讲通教的境界。即使这是阿弥陀佛,是三十二相,也要判为无明相,要把它破掉。它必须要破相见性,破有归空;那么小乘人更是这样。可是到了圆顿菩萨修《法华经》《楞严经》,需要不需要解呀?不需要解。你这个结当下就是巾。这就是在相见性,即相即性。

所以这个「复云何得」是反问,我把结解了,得了个解名,得到个什么东西?你何必多此一举啊?可见佛一边恒顺他们这个巾要怎样怎样解,一边又讲这个结解了是巾,不解也是巾。能理解这个良苦用心吗?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