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页)

作者:我來就山的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十歲時林霽憑藉凡的記憶力以及異於孩童的理解能力成為了一個小秀才,隔年參加了童生試得名,之後更是在州府的鄉試中名列前茅,由於年歲尚小,他在書院山長的要求下,在書院閉門繼續進修。

因為他深知,在封建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皇權高於一切,除非他打算當個俠士或者隱士高人,否則都要努力爬到權利的頂端。

遠山書院位於蘇州城南圓山之上,風景秀麗,山中滿栽青竹,微風習習,書聲琅琅,絲竹陣陣,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山長徐夢秀是江南徐家長房嫡子,徐家乃書香氏族,族內人人向學,而林霽,入院後在徐老夫人的運作下成為了徐夢秀的關門弟子。

遠山書院憑藉著徐家族田千頃,招生不論富貴顯赫,只看人品學識,甚至只要有才學,還會貼補一二。於是這遠山書院在江浙一帶尤為有名,不少少年兒郎以考取遠山書院為奮鬥目標。

林霽在此得到了教育過了他的想像,書院除了教書育人,此時流行的除科舉文試外,尚有君子六藝,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是正道。他也深諳世道不易,儘管他手握重寶,可若要活在人群中,唯有韜光養晦。

原身的母親留下了外祖母的嫁妝給他,還算資產豐厚的林霽在這些年的經營下,不容小覷。他在江南購置了不少房產商鋪,更是在機緣下收了幾位能幹的管事,還給自己添了兩個會武功的婢女。而他自己,以書院之名,修習騎射,苦練書法,時常撫琴自彈自唱,頗有古風遺情,賺的大多數文人騷客之讚賞。

大清入關年數已過半百,江南地帶文人聚集,漢族人聚居之地,大多數也是沿襲漢人的習俗,滿蒙之風稍稍吹過,卻不能撼動千百年來的習俗。

端午節前後,和風日麗,萬物繁盛生長,盛行踏青。而蘇南遠山書院的學子趁著休沐之日,三三兩兩結隊成群地到圓山腳下的河邊遊玩,少男少女的歡聲笑語傳到了很遠很遠。

為觀覽民情,周知吏治,今年六月,康熙即將再次南巡至江寧。

而蘇南徐家徐老爺子正是康熙舊臣,官至三品,告老還鄉。康熙帝南巡除了處理黃淮流域的水利工程,更是為了選拔人才,提拔漢人,穩固朝政,到時候應該還會在徐家逗留,撫慰舊臣。

蘇南一帶學子個個奮發圖強,手不釋卷,生怕錯過出人頭地的機會。

林霽正在房間裡習字,小廝尋紙正在研磨,敞開的門口守著兩個,分別是武文和弄墨。「少爺,若嬤嬤差人來問,您什麼時候回家?」洗硯端了一杯茶給林霽,順便詢問道。

林霽沒有說話,手穩穩噹噹地持筆,筆尖舞動,文章即成。最後一個字的筆畫勾勒完,他才放下筆,揉了揉手腕,拿起茶喝了一口。

「不回去了,聽說鑾駕已至蘇州城外,等會兒約了人出城去看看熱鬧。」林霽將杯子放在桌上,走進裡間,在丫鬟如春的服侍下,換了一身衣裳,換好腰帶,戴上香囊玉佩,整了整帽,出門。不等吩咐,舞文弄墨就自覺跟上。

如春看著有些呆滯的尋紙洗硯,撇了撇嘴,「你們兩個還不快些收拾好書房,今日看著亂糟糟的,幸好少爺沒有怪罪。」她是少爺的貼身丫鬟,跟著在書院住,管著他的貼身事物。

「如春姐姐慣會使喚我們。」舞文弄墨兩個明顯更得林霽的喜歡,尋紙和洗硯偶爾也會羨慕,但沒有嫉妒,畢竟他們兩個識字,自然是在書房服侍更合適。

「自然是跟你們兩個好,不然我費這心思幹嘛啊。」如春說完就裡屋了。

這是書院宿舍,作為徐院長的關門弟子,林霽有自己一間房,內間是臥室,外間是書房,東西不多,擺設卻精細。自從林霽手上有錢,他就不在節儉,家具都是陳年黑檀所制,款式都是最繁複最奢華的雕花鏤刻,連茶几上的茶具都是暖白色的玉所制。

桌子上常年供著果盤,鮮的蔬果都是城外的莊子每日送來的。這房間後面有個耳房,分了兩小間,供丫鬟小廝入住。而中間的天井裡設了兩個小灶台,平日裡可以煮水用。

跟著過來的只有如春和四個小廝,一般如春就歇在屋裡的軟塌上,也不出門。

書院每旬一休,兩日。林霽仍然住在徐家那個小院子裡,這些年66續續添置了不少東西,倒也得用。他在城南置了院子,算是有了自己的家。偶爾也去看看,住兩天。

今年年初,他將大管事林東派到了京城,拿著從同窗處得來的帖子,到京城去買房置地,估計過了今年他也是時候要上京赴考。

蘇南城外,人頭洶洶,大家盛裝華服,擠在一起就為了恭迎聖駕,兩邊御林軍開道,整潔有序,□□碰撞只為擋住洶湧的人流,康熙帝坐在八匹馬兒拉著的大車上緩緩而至,後面一輛小的掛著紗網,應是內眷,只見康熙帝面帶笑容,端坐在上,徐徐從林霽面前經過。

就在南巡大隊經過之時,林霽似乎看到了一個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中年男子,騎在馬上,文質彬彬,從他的官服上可以看出,應該是個高官,林霽忍不住看多了幾眼,他娘親當年的大丫鬟,後來嫁給徐家大掌柜的徐媽媽突然驚慌地從後面扯著他往後退,連連撞了好幾個人,引起了騷動,也引得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這兒。

那男子也看了過來。

就在目光對視的瞬間,兩人都有種奇特的感覺。那男子看到了他,以及他身邊的徐媽媽,似乎是想往這邊過來,礙於聖駕未曾行動,而他身邊跟著的小官在他的吩咐下,往林霽的方向走過來。可這時候,林霽已經被徐媽媽拉離了人群,到了後面馬車停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