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糜汉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兵方到 王冠称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兵方到 王冠称庆 (第2页)

作者:酱油拌历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样一个年轻人,内外断绝,独守孤城数月,内中的艰险不知道有多深。

面对着糜芳的哭诉,情感丰富的刘备不禁从地上扶起糜芳对其泣声言道:“子成,孤之子侄,孤如何不心疼?”

君臣对泣引得在场的大臣尽皆心酸。

以往糜芳在大臣中的口碑并不好。

但谁能想到,在荆州危难之际,是糜芳与糜旸父子挺身而出呢?

相比于在面对危难时背主投敌的士仁,相比于在面对危难时见死不救的刘封孟达。

糜芳父子在这场荆州之乱中的忠勇表现,令任何人心中都敬佩至极。

可以说,现今荆州的局势不至于糜烂,完全都是糜芳父子的功劳。

其中糜旸更是居功至伟。

若不是他的提醒,荆州可能早就被孙权夺去,而关羽更可能已经身异处,哪能等到刘备援军到来的今日呢?

之前刘备只是因为担心关羽,才对公安的糜旸有所忽略。

如今他经过诸臣提醒,再加上关羽暂时无恙,所以他立刻作出了一个决断。

他打消了立即北上支援关羽的打算,他命大军先在江陵城中休整。

而后他问在场众臣,谁愿意担当先锋南下救援。

刘备知道现在公安城因为内外断绝,消息不通。

他不太了解公安城的情况,所以应该先派一支先锋南下打听情况,而后他根据情报再作出下一步的打算。

而且孤城被围,最忌看不到希望而导致士气衰落。

现先派一支先锋大军南下,既可打探公安的消息,又可告知城中的人援军已到,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在刘备所问一出后,他身前的诸位将领皆齐齐出班请求南下。

甚至因为一下子出来的太多,厅中都被站满了,导致有些将领没及时出来而心下惋惜。

这一幕看呆了糜芳。

他儿子在益州的人缘这么好吗?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出来愿意担当先锋救援糜旸,一方面是糜旸在成都的人缘好,一方面是他的身份特殊。

刘备麾下大致可分为四个派系,一个是元从派,一个是荆州派,一个是益州派,还有一个是东州派。

元从派自不用说,糜旸乃是他们的核心二代,糜旸有难时,他们不可能无动于衷。

荆州派的代表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与糜旸有师徒之谊,因为这点,荆州派中的许多人就对糜旸感官不错。

再加上没有糜旸,可能他们的故里荆州早就丢了,面对这种大恩,他们也势必不会对糜旸坐视不理。

至于东州派的李严等人,现今东州派的领袖是法正。。。。。。

最后一个益州派倒是对糜旸感官不好,但问题是他们没有兵权,这种情况下,没有他们请命的份。

诸将纷纷愿为先锋,刘备经过权衡之后,委任了辅汉将军李严率本部兵马为先锋南下。

并且他还指派了几员,救援情绪最高昂的年轻将领随李严一并南下。

这几员年轻将领是:张包、关兴、赵统、。。。。。。。

在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觉得事不宜迟的李严,赶紧点齐本部兵马并带着张包几员小将,南下公安而来。

经过三日的行军,这支有着五千兵马的援军离公安城已经很近了。

但就在这时,李严却命令大军停下,停止朝着公安继续前进。

一收到大军停止前进的消息,走在大军最前方的张包就立即来到了李严身前。

张包对着李严一拜后,口中问道:“公安近在迟尺,将军缘何停止行军?”

张包的语气颇为恭敬,但他脸上的那番焦急的神色,怎么也掩盖不住。

张包是张飞之子,出身将门的他,在刘备决定要出兵荆州的时候,他便自愿放弃了在成都中优握的生活,自愿请求随军出征。

与张包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关兴与赵统。

因为喜张包几人忧国忧民的心思,刘备任命这三人为别部司马,随军出征。

别部司马不属于一般的军制之列,按例麾下各辖数百兵马。

因此单单张包三员小将手中就有近两千兵马。

因为与糜旸的友好关系,所以张包是最想救援糜旸的人之一。

他见公安已经快到了,李严却下令停滞不前,他当然会焦急。

面对着张包的询问,李严脸上浮现沉重之色。

他知道张包出身不凡,将来的展也不会低。

他有心教导张包,便对张包言道:“按之前情报中所说,公安外吴军四面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