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赊刀人 (第2页)

作者:超狂的蚊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懒得杵在院内。

伪君子朝着院内看戏的吃瓜群众笑了笑,迈步向着院外走去。

“呸!”

冲着易中海远去背影唾了一口唾沫的傻柱。

突然看到了刘海中。

心中瞬间有了主意。

礼尚往来。

一报还一报。

你易中海借道歉恶心我,我也得恶心一下你易中海,他快步迎向了刘海中,一番大拍马屁的话下来,刘海中同意了傻柱恶心易中海两口子的方案,还把时间定在了当天晚上。

恶心易中海这件事,它赶早不赶晚。

……

四合院出现了赊刀人。

赊刀人的刀具向来只赊不卖,他们带着自己的刀具走街串巷,遇到想要用刀的人家,先不遗余力地演示自己的菜刀如何削铁如泥,剪刀如何得心应手,一张巧嘴喋喋不休地细数着菜刀和剪刀更多优点。

不外乎刀子用的钢,淬火时候如何讲究,锻造的时候如何用心,成品的时候如何的精心打磨等等。

把那些憨厚淳朴的民众们,忽悠的两眼直,似乎赊刀人手里拿的不是菜刀和剪刀,而是英雄手里的干将与莫邪。

言下之意。

赊刀人手中的刀具千锤百炼,可以百年不坏,永不生锈,永不卷刃。

你心动想要买刀时,他们不会要你的现钱,把刀具直接赊给你,不存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先给你刀具,几年或者十几年后来找你要钱,不会要你写什么欠条,找什么担保,就简简单单记下个名字,你就可以拿刀回家了。

赊刀之时,赊刀人会留下一句神秘的预言,并称在预言成真时会来收赊款,而赊款通常都是普通刀的好几倍价格。

现在登门四合院的赊刀人,是个四十出头的大汉。

满脸络腮的胡须,就是他的标志。

有些人认出了大汉。

数年前。

一名同样一脸络腮胡子的赊刀人,在四合院门口里摆摊赊刀,当时赊刀的也就有限的几个人,闫阜贵、刘海中、易中海、贾家。

何大清在轧钢厂做饭,没赶上这趟差事,傻柱卖包子遇到了乱兵,当天得了一个傻柱的绰号。

这应该是傻柱重生来,第一次直面赊刀人。

依稀听到了一些赊刀传闻。

带着几分稀奇,打量着面前的赊刀人。

传言赊刀人当时留下这样的预言,鬼子被打跑,光头被赶走,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再来收赊刀钱款。

此事被驻扎在当地的小鬼子得知后,他们多次派人抓捕赊刀人,鬼子抓了这位大胡子的赊刀人,还当着老百姓们的面,直接杀害了这位赊刀人。

赊刀人并没有害怕,他临死前告诉老百姓,若自己死了,会有人替自己来收赊刀钱款。

想必这位同样一脸络腮胡子的大汉,就是那位逝去赊刀人,临终前所说的替他收赊刀钱款之人。

“鬼子被打跑,光头被赶走,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赊刀人来收赊刀钱款。”

赊刀人依着赊刀行的行规,先说了自己当初所留的预言,表明自己来收钱款,是属于条件达成,后面会紧跟着念出那些赊刀之人的名字就所收钱款的倍数,“易中海赊刀一把,刘海中赊刀一把,闫阜贵赊刀一把,贾张氏赊刀两把,一出十三收。”

按菜刀原价的十三倍来收取。

当时赊刀一时爽,现在付账火葬场。

十三万七千五百块。

闫阜贵、刘海中、易中海三家人,现在所要付给赊刀人的钱款,大体说来,价格有点偏贵。

晓得自己的脸面好赖不能丢。

一个个咬着牙的付了赊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