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会周煜 (第3页)

作者:银月不如钩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治理郢州的成败关乎后唐的兴衰。

他这次参加文会的目的当然不是给那些青楼脸面,而是为了搜寻人才。

郢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态势,非常排外。

若是没有铁杆队伍,去了怕是非但不能打破僵局,自己还得脱一层皮。

朝廷的圣旨早就下了,可是他却在金陵城滞留了将近两个月。

他在等这次科举结束,好带一批人走。

尽管他心急如焚,也还是装作跟没事人一样喝酒看戏,甚至还光明正大地出入于各大青楼。

这段时间也的确是让他搜刮到一些人才,但真正可堪大用的寥寥无几。

他要的不是阿谀奉承,和一心谋官的人,也不是那些夸夸其谈的所谓才子,他要的是真正肯脚踏实地做事,而且是能做事的人。

秦昊的执政理念与他不谋而合。

今天的诗词文会,秦昊虽言语不多,但却说话得体,举止有度。

可以说一个做官的基本素养是有了。

晚上的这一问一答更是让他十分满意。

秦昊想当官愿意当官这是基础,为百姓谋福祉这是前提。

治理国家法令先行意思是依法治国。

治理一府谋定而后动就是说改革决策不能仅凭意气用事,要徐徐图之,一点点的改变。

一州一府那是关乎几百万人口,政策制度可不是随口一句话拍拍屁股就决定的。

这也正是周煜的治国理念。

他这次主政郢州也是想徐徐图之,而不是大刀阔斧地改革。

秦昊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都斟酌了许久,这也是周煜比较欣赏的地方。

一个秀才即使再爱国也不可能突然就会说出治国良策。

一则是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二则也是因为这两个问题都很大很空泛,秀才除了读书不谙世事怎么可能想这些问题?

若是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那就只能说明,你除了会夸夸其谈之外啥也不是。

若想了许久还是没有良策,那也说明你是空有学问而没才干。

治理一县秦昊想也没想就直接回答,说明他一早就在脑海中盘算过这件事。

也就是说这个离他最近,他早有准备。

这个就要具体的策略而不是大的方针了。

“以利先行”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以钱为中心,更直白一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没钱一切都是空谈,有钱了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把治国理念落实到实处,有章可循,而非夸夸其谈。

而这个理念恰恰也是周煜秉持的治国理念,只不过这个理念一直受到重重阻挠而不得实施。

若有一个比较稳重的人负重前行,破开局面证明这条路是对的,那以后推广全国,阻力就会小很多。

现在他把目光望向了秦昊。

一开始周煜觉得秦昊是杨府赘婿,至少在忠诚度上是绝对没有问题,如果再有些才干,哪怕是不多,只要有可用之处,那自己就把他带走了。

所以一开始就点明了秦昊的身份,目的就是让他为自己忠心办事。

可是等秦昊回答完了,他突然又觉得秦昊这个赘婿的身份实在太过碍事。

甚至有那么一刻,想要质问秦昊为什么会选择去当赘婿的冲动!

现在,他看着郢州地形图,盯着红的耀眼的武宁县。

心里已经为秦昊安排了最合适的去处。

但是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是秦昊的身份。

若是只做一个小吏,即使没有功名也无所谓,可是要大用就不行,需要名正言顺。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只要秦昊中举就行。

直接从候补知县做起虽然起点低了一点,但不耽误前途。

第二点就是秦昊赘婿的身份。

而这一点关键点是在杨家。

周煜内心已经有了想法:无论如何也要拖着秦昊两三年,若是秦昊真的可以大用,那他周煜就算拼得与杨家翻脸,也要棒打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