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魏逆 > 第127章 冲突

第127章 冲突 (第2页)

作者:茶渐浓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是的,是代他,而不是带他的尸骨落叶归根。

公孙续是想让从弟公孙集有朝一日活着归桑梓后,能代替他尽人子之孝。

缘由,是昔日公孙瓒被袁绍将计就计伏击退守易京后,自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为避免家人受辱,便在引火自焚前还悉数将姊妹妻子等尽缢杀。

可以说,当公孙续死后,公孙瓒这一支算是彻底断了血食了。

所以他才出言叮嘱从弟公孙集,让他日后有机会的话,就在桑梓给公孙瓒等家人立个衣冠冢,让魂兮归来乡闾安息。

这两个叮嘱,公孙集都做到了。

而且还多做了一点。

他有四个儿子,都是在塞外出生的。

长子夭折在苦寒之中,次子战死在四处迁徙为寇的岁月里,第三子自幼身体羸弱,难为戎马临阵之事,唯有幼子公孙毅身体健壮、弓马娴熟,可再续白马义从领之任。

故而,在公孙毅冠礼的那年,他将这个儿子过继给了公孙续。

让公孙瓒这一支有血食。

自然,他也对公孙毅寄以厚望,希望其日后能将白马义从的传承延续下去。

这也是公孙集在遗书中叙述的幽州之事。

历经过家族雄踞幽州的荣光,有过颠沛流离为質为寇二十載的困顿,还有举世茕茕孑立的孤苦,让公孙集世事洞明。

他知道在三国鼎立的如今,白马义从要想传承下去,就必然要成为魏国的将士。

不然待田豫亡故后、鲜卑边患不复炽烈后,官府为了郡县靖安,定然会对白马义从心生猜忌,甚至会举起屠刀。

毕竟,公孙瓒先前是割据的群雄之一。

且他们还曾落草为寇过。

最重要的是,在庙堂与州郡牧守的眼中,没有录入魏国军籍的白马义从,有不可姑息的大罪。

这个罪,不是白马义从扰乱地方、为祸乡里,而是他们有这个实力。

不管怎么说,在约定成俗的默契中,如今的辽西令支公孙氏,已然没有足够的门楣声誉来让官府对他们拥有私人武力视而不见了。

所以,公孙集在遗书中告诉田豫,说自己将幼子公孙毅过继给公孙续了,其意思就是在说他想将白马义从传承下去,也希望田豫能施以援手,让公孙毅有机会谋个一官半职,让辽西令支公孙氏有庇护私人武力的名分。

对这种顺水推舟的事,田豫没有拒绝。

但出了点变故。

就在他才绸缪着将白马义从纳入军籍的时候,就被幽州刺史王雄给挤兑离开了幽州。

如今再次归来边郡,虽是职权在并州,但田豫也想到了为白马义从谋出路的办法。

他知道天子曹叡日后必然会兴兵征讨辽东的。

事实上,若不是夏侯惠提及了牵招的遗策,曹叡早就将讨伐辽东之事提上日程了。

故而,他此番让白马义从不远从幽州赶来并州助战,最大的缘由就是因为此番庙堂征讨轲比能的将士皆是来自洛阳中军——

只要白马义从在此战中做出了功绩、让洛阳中军的将率看到了实力,然后他在战事上表中给天子曹叡提一嘴白马义从的善战,声称庙堂日后征讨辽东时,可征调他们为卒以期让战事更顺遂些云云,公孙集的临终请求就能顺理成章的实现了。

善战之卒嘛~

可为战事裨益嘛~

天子曹叡怎么可能吝啬类似中郎将、校尉等低阶军职?

更莫说授予官职也有例可循。

如先前公孙集接受招安、率众归来幽州辽西的时候,庙堂不是给予了他一个建义中郎将的虚职以示恩荣嘛!

当然了,事情要一步步来。

庙堂征辽东之事还很遥远,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要让白马义从彰显自身实力,让洛阳中军的将率看见,以便天子曹叡问及时,他们也能做个佐证。